黃埠墩修繕提上日程 “探秘”運河勝跡不妨再等等
昨天,錫城降下牛年新春的首場中雨,至16時累計降水超過17毫米。今年元旦後因運河水位下降而形成的“運河沙灘”開始消失。清淤船也進入現場作業。(盧易攝)
連日來,吳橋段運河“見底”備受市民關注,圍觀“打卡”的人潮背後,是人們對運河勝跡黃埠墩的好奇。昨天獲悉,市級文保單位黃埠墩已有修繕計劃,今後有望乘船上墩。所以市民不妨保存起好奇心,等待以後一睹真容。
黃埠墩位於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四面環水,遍植垂楊,隔岸望去,猶如一座小島。“希望能恢復到黃埠墩的擺渡。”“可以收費遊覽啊,康熙、乾隆都上去過。”……在官方媒體和自媒體的傳播下,這兩天黃埠墩持續引發市民熱議。
地方誌專家鬱有滿介紹,黃埠墩因楚相春申君黃歇曾在此治芙蓉湖留下遺址而得名,是古代無錫的“天關”所在,大運河無錫航道的樞紐。文天祥在此夜泊寫下了《過無錫》,海瑞、康熙、乾隆都曾在此留下墨跡。1958年,因古運河改道,墩上建築被拆除。1981年,將南門外張元庵戲臺拆遷於此,為紀念文天祥而改名正氣樓,即現在人們看到的黃埠墩,1983年列為市級文保單位,2014年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點。
江南古運河旅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內外航道之間設有道閘,在古運河水上游線中,遊船無法將黃埠墩作為遊線站點。據悉,文物部門已將黃埠墩列入修繕計劃。根據文物保護屬地管理的原則,相關部門將加強對黃埠墩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專家建議,待黃埠墩修好後,可以將惠山古鎮、上下河塘等景點與黃埠墩串聯起來,形成錫城特有的運河文史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