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揚州運河大劇院即將試運營

發佈時間: 2021-02-24 16:59:57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姜傳剛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500座的曲藝劇場為揚州地方曲藝專門設計,可滿足揚州特色劇種演出的需求。

揚州,月亮之城,運河之都。

在城市西區,文昌西路明月湖北岸,一座寓意“月·圓揚州”,展示揚州運河文化的地標性建築——運河大劇院,已拔地而起,並將於4月18日試運營,7月1日正式運營。

運河大劇院有哪些特色?設計風格蘊含著怎樣的寓意?近日,記者來到大劇院現場探營。分別以春花、夏竹、秋葉、冬雪為設計基調的四大演出廳,令人震撼不已。

運河之都,豎起文化新地標

遠眺運河大劇院,碧波粼粼的明月湖畔,大氣磅薄的拱形之門,格外引人注目。

“運河大劇院總投資18.78億元,總建築面積14.47萬平方米。”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朱宏兵介紹,作為市政府歷史上投資最大的文化項目,歷時四年建設,運河大劇院已進入內部精裝、設備調試等收尾階段。

“每一個細節,只有反覆斟酌設計,才能打造出如同藝術品一般的地標建築。”設計方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所所長周峻介紹,運河大劇院依託明月湖周邊地形地貌設計,與四週環境協調相融,以南北向的河道為中心,通過臨湖的“拱橋”設計,彰顯揚州文化的開放。

水天一色,與附近環境渾然一體,是很多人對大劇院的感受。周峻説,這是因為在建設中,充分利用明月湖的輪廓,改造駁岸形成不同高度和形式的濱水空間,同時利用建築立面上疊落的平臺和坡道打造圍繞河景的立體漫步系統,步移景異,別有雅趣,給人帶來了平面的園林向空轉机化的全新體驗。

“運營後,運河大劇院將與周邊的雙博館、圖書館等實現景觀協調、空間融合、功能共用。”朱宏兵説,未來,運河大劇院將為藝術家打造表演和交流平臺,為公眾提供一流的藝術欣賞和文化休閒體驗,更為城市豎起一道新的文化地標。

四個演出廳各具特色,各有功能定位

遠看大氣磅薄,近觀則讓人心曠神怡。走進大劇院,劇場內嶄新的觀眾座位整齊排列,舞臺空間氣勢恢宏,後臺化粧室、休息室也一應俱全。

“大劇院有四個演出廳,各有各的設計特色,各有各的功能定位。”周峻介紹,綜合歌劇廳、戲劇廳、曲藝劇場、多功能劇場,四大廳之間由寓意運河的曲線走廊相連接。

“你看,是不是很像盛開的花瓣。”在綜合歌劇廳,記者從上向下俯瞰,整個劇院宛如一朵紅色的春花。周峻告訴記者,四個演出廳,分別以春花、夏竹、秋葉、冬雪為設計主題。

“與其他大劇院不同,揚州運河大劇院多了一個曲藝劇場,這是為揚州曲藝量身定制的。”周峻説,揚州有評話、揚劇等文化藝術,曲藝劇院就是為地方曲藝專門設計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運河大劇院已經開始制訂常態化演出計劃,試運營後,一大批精彩的演出將和市民見面。

大劇院北側環境提升集疏運工程開工

“4·18”前完工,周邊將實現景觀協調功能共用

22日開始,運河大劇院北側環境提升、集疏運工程正式開工。工程于“4·18”前完工,屆時,運河大劇院將與周邊的雙博館、圖書館等實現景觀協調、空間融合、功能共用。

22日下午,記者來到運河大劇院南側的明月湖北岸,原先的玻璃棧道已經拆除,一輛拖拉機正在平整地面。連接明月湖和湖北趙家支溝的箱涵已經建成,它將繼續保持明月湖、趙家支溝及沿山河的水系暢通。運河大劇院北側的國展路、楊柳青路已經封閉施工,大型刨銑機械正在對瀝青路面進行刨銑。

施工方現場負責人介紹,工程基本範圍包括南部親水準臺、劇院東西兩側和北廣場。北廣場至沿山河北側高坡佔地約27000平方米,劇院北門正對的楊柳青路南段,也按照迎賓道路設計改造,在地面鋪裝防滑大理石,路邊已有綠化不作大的改造。運河大劇院南部親水準臺,將原有的玻璃棧道將改造為噴泉舞臺。舞台北對運河大劇院兩幢建築中間,南對明月湖和明月湖大橋,與明月湖景色融為一體。 (記者姜傳剛)

 

 

推薦閱讀
古運河無錫段枯水期出現“陽光沙灘” 一位無錫市民告訴記者,現在是枯水季,河底就露出來了,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也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現象。住在附近的一些老無錫告訴記者,“運河見底”其實去年12月就出現過,只是持續的時間比較短,範圍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對於“運河見底”的原因,記者從水利部門了解到,由於此處運河段地處航道拐彎處,受來往船隻航行影響,河底泥沙堆積到此處,便形成了“沙灘”。
吳橋段運河河灘緊急封閉 警方表示,上午現場有不少市民聚集圍觀,其中少數市民還趟水登上了運河中心的黃埠墩島。緊急封閉現場,提前啟動清淤工程24日上午,警方人員已在現場維持秩序。據介紹,這一段運河“沙灘”管理部門早在掌握之中,但由於這裡的清淤量比較大,達到十多萬立方米,原本還在走程式,現考慮到安全問題,將在24日封閉所有進入該段“沙灘”的出入口,並在當晚或第二天提前開啟清淤工作。
高1.85米 點螺漆器《運河明珠》再現千年運河之美 描繪運河沿岸風貌畫面涉及18個代表城市點螺《運河明珠》花瓶描繪了運河沿岸的風貌,構圖元素主要包括了大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與運河故事相關的建築。呂永林告訴記者,通過傳承創新傳統點螺漆器工藝,再現運河沿岸文化風光,不僅“點”塑了沿線城市的人文形態,也彰顯了“世界運河之都”揚州書寫“古運河重生”的文化自信。突破點螺工藝難關創造性採用曲面形式揚州漆器製作有不同的技藝門類,其中點螺工藝為揚州工的“獨門秘招”。
枯水期造就網紅打卡地 大運河中“長”出沙灘 目前,區水利局已上報市交通局和市水利局以及區政府,將立即實施緊急清淤,並且會在河床邊設立警示牌,提醒市民不要“上下河”。”75歲的黃樹鑫是北塘大街的原住民,至今住在附近。”一位特地趕來看稀奇的市民説。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