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劇交響套曲蕩起運河之波

發佈時間: 2020-12-10 16:12:01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水波為曲,槳帆當歌。12月2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如圖),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鑒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

《京城大運河》聚焦于中國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它的創作經過長達一年的細緻采風,共分為5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的形式錶現每一部分的主題。

作為交響樂隊和京劇合作的一次藝術創新,《京城大運河》在創排中遇到不少挑戰。作曲楊乃林介紹,以第一樂章“通州號子運河人”一段為例,想要表現漕運工人的滄桑豪邁,“通州號子”必不可少,但京劇中沒有“號子”,兩者的結合是一大難題;京劇與合唱的結合也是難點,合唱演員是美聲唱法,和京劇演員的發聲不一樣;京劇樂隊與交響樂隊是兩個體系,在作曲時兩者都要能接受,要能放在一起體現。“我們創作時一直堅持既展示京劇,又不同於戲曲舞臺上表演的京劇;既展示交響樂,又必須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楊乃林説。

演奏上也遇到相似的問題。執棒此次演出的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飚説:“我們不能完全按照京劇的方式來演奏這部作品,還要加入交響樂的特點,‘融’是最難做到的,比如交響樂、京劇的弦樂聲部怎麼搭配起來,排練時我會告訴大家不要互相模倣,要在兩者間找到共同點,讓演奏更舒服、更流暢。”

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會,《京城大運河》篇章宏大,不同唱段間敘述主體和他們所處的時空常常發生變化。導演孔潔仔細研究每段唱詞,通過燈光、服裝和表演區域的劃分,讓演員分屬歷史和當今兩個不同的時空,營造出一種遠和近、凝重和明快、陳述和反思的對比,以此深化作品的主題,同時也給演員的表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點。

自從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已經出現了多部,《京城大運河》如何另辟蹊徑?編劇翁思再介紹,這部作品集中描繪大運河北京段,其中對兩個標誌性文化事件給予濃筆描繪,一個是230年前徽班通過大運河北上進京,在京城的厚土上發育形成國粹京劇;另一個是曹雪芹以通州張家灣為來往碼頭,多次於運河南北穿梭,最後在京郊完成中國文學史上的皇皇巨著《紅樓夢》。在呈現徽班進京盛況時,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陳俊傑、張慧芳、胡文閣、王怡、楊少彭等京劇表演藝術家悉數亮相。胡文閣、譚正岩在第三樂章中獻唱“一船春風載二黃”,分別飾演梅蘭芳和譚鑫培兩位大師。作為梅派再傳弟子,胡文閣此次嘗試用男旦的唱法演唱新創唱腔,也是全新的嘗試。

《京城大運河》專業顧問、水利專家蔡蕃看完演出後表示,作品創新運用京劇和交響樂結合的形式,將大運河的精神面貌展現得淋漓盡致,較大程度還原了大運河北京段的過往煙雲。

 

推薦閱讀
琴聲燈影運河來,大運河皮影藝術館落戶通州臺湖鎮 ”王熙表示,皮影戲始於漢唐,在上千年的傳播時間裏,除了“旱路往來”途徑外,還有“水路舟楫”途徑。大運河皮影戲藝術展説起皮影戲和大運河的淵源,中國民協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策展人林中華如數家珍,“京杭大運河沿岸是我國皮影藝術重要分佈區,有多個流派皮影文化遺存,由北向南分佈著京城影戲(東派、西派)、灤州影戲(冀東影戲)、冀南影戲、山東影戲(濟南、泰安、棗莊)、中原影戲(信陽羅山)、南京皮影戲、浙江海寧影戲以及上海七寶影戲,這些不同流派的皮影藝術,造型不同,腔調各異,表演方式也各具特色,但是梳理一下,卻不難發現從江南到燕趙,南北迤邐的皮影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大運河很可能是各地皮影藝術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之一。瀟湘晨報發佈時間:12-0922:35瀟湘晨報官方百家號12月4日,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內,一派熱鬧景象。
大運河保護開發成為沿岸各地“必修課” 房車運河之旅先行一步張弘的運河驛站項目計劃“以房車旅遊為引”,而林玉森就是做房車的。公眾號的簡介這樣描述張弘眼下的生意:運河驛站系列項目將以房車旅遊為引,把本身具有文化、區位、市場、創新創意、經濟優勢的單點,串聯起來成為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家級IP旅遊線路、一條兼具文化和創新的經典運河旅游動線。”作為項目的牽頭人,張弘每天要發好幾條朋友圈資訊,除了在運河沿岸城市“打卡”,更多的是在為自己的運河驛站項目尋找合夥夥伴。
京劇交響套曲蕩起運河之波 《京城大運河》聚焦于中國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自從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已經出現了多部,《京城大運河》如何另辟蹊徑。它的創作經過長達一年的細緻采風,共分為5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的形式錶現每一部分的主題。
“2020年河北美術家大運河采風、寫生、創作展”開幕 河北美術館館長張立農介紹,此次展覽以大運河美術作品為主,同時結合運河文化及運河沿線重要非遺項目進行展出,既突出展覽的藝術性,又體現運河文化的豐富多彩。活動中,全省美術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積極投稿,創作出一大批表現運河文化精神的美術作品。河北日報記者曹錚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錚)12月5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北美術館(河北畫院)、河北省藝術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河北美術家大運河采風、寫生、創作展”在河北美術館開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