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霸下,你若是老老實實做一隻鎮水的神獸,護佑大運河水運暢通,商賈貿易興隆,我便饒你不死。”“父王單單把我派到這苦海幽州,通州張家灣,窮山僻壤的地方,龍生九子王天下,偏偏虧待我霸下!”……長叉棒槌、獸皮小人,在京腔京韻的唸白間,不到30平方米的影窗前正在上演一場激烈的武戲,演繹出乾坤萬象。幕布背後,“拿線”藝人操縱著竹籤,配唱演員將運河兩岸的傳説故事與歷史變遷娓娓道來,可謂“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
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開幕式上,通州大運河皮影團上演了一齣郭守敬疏浚大運河、鎮壓龍王第六子“赑屃”(又稱“霸下”)的故事。該劇巧妙融合歷史故事、民間傳説,充分發揮皮影戲水火煙霧聲光特效的優勢,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北京東派皮影戲形式將大運河故事搬上舞臺。展覽現場還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省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通州大運河皮影藝術館館長王熙表示:“我們將大運河與皮影藝術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現給觀眾朋友,希望大家能從民間文藝的角度,更多了解大運河,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保護非遺文化的自覺性。”
京杭大運河沿岸是我國皮影藝術重要分佈區,保留著多個流派皮影文化。由北向南分佈著京城影戲(東派、西派)、灤州影戲(冀東影戲)、冀南影戲、山東影戲(濟南、泰安、棗莊)、中原影戲(信陽羅山)、南京皮影戲、浙江海寧影戲以及上海七寶影戲,這些不同流派的皮影藝術,人物造型不同,腔調各異,表演方式也各具特色。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策展人林中華介紹説:“南北皮影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運河碼頭商旅往來頻繁,為皮影藝術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運河上往來的船,很可能成了皮影戲南下北上的重要載體。”
皮影藝術與大運河結緣並非偶然。相傳,古代某一皮影戲班渡河時船艙突然漏水,影匠拿出唱戲用的檀板將漏洞堵住,船靠岸後,又將一塊搭臺用的臺板留給船家做蹬板用。後來,皮影戲班與渡口擺渡人約定,戲班成員與戲箱乘船渡河,一律不用付擺渡錢,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戲班需在當地渡口演3天戲敬河神,報酬由渡口量力而行,可多可少。
通州是北京的東大門,作為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運河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皮影藝術講述運河文化,是通州大運河皮影團近年來努力的方向。通過挖掘京城大運河沿岸的歷史文化故事,劇團已經編排多部講述運河歷史故事的皮影戲。
“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匯入甕山泊,使甕山泊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座水庫,以保障元大都與通惠河的供水。他打通北京城市水系,使得南方的米糧、棉絲布料可以直達北京。我們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創作的新劇《郭守敬開鑿通惠河》即將登上舞臺。”林中華介紹説。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落地通州區臺湖鎮,在傳播大運河文化的同時,也將致力於北京東派皮影的恢復、傳承和發展。據悉,“大運河皮影藝術館”將作為長期展館,通州大運河皮影團還將聯合京、津、冀、魯、蘇、浙、皖、豫、滬等大運河流域省市區,進行巡迴展出。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王立生表示,要發揮好非遺優勢,用皮影藝術講好運河故事,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把皮影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