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大運河的千年意蘊 8省市攝影家創作完成《千年大運河 美好新家園》
吳宗其和張友國捧著沉甸甸的巨著《千年大運河美好新家園》,臉上帶著笑,眼中泛著光。這兩位杭州市攝影家協會的前任和現任主席,為了這部攝影作品的問世,忙碌了整整一年。
大運河匯集了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中國大運河不僅是一條經濟大動脈,更是一條文化傳輸帶,溝通融匯京津、齊魯、燕趙、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聚集水利文化、漕運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飲食文化等文化形態,形成了詩意的居住環境、獨特的建築風格、精湛的手工技藝、眾多的名人故事以及豐富的民間藝術和民風民俗,至今仍散發著勃勃生機,是流動的世界文化遺産,也是世界公認的國家文化符號,是一部流動的史詩。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成功納入《世界遺産名錄》。
2019年2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和繽紛旅遊帶。這一目標定位更加豐富了大運河的生命內涵。
杭州市文聯和北京市文聯在2018年2月簽署了《關於攜手助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共同倡議》。兩年多來,在兩地文聯的統籌部署下,兩地的攝影家協會組織攝影骨幹沿著運河北上南下,對接沿河省市的攝影界同行,進行運河采風,並尋找大運河攝影名家,深度挖掘大運河影像文化。
2019年9月29日,“千年大運河美好新家園”攝影作品展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隆重舉辦。同年10月16日,“盛世大運河”攝影展覽在北京舉行。南北呼應的大運河攝影展共展出近千幅優秀攝影作品,觀眾如潮,好評如潮。
借著大運河攝影展的東風,杭州市攝影家協會作為東道主,牽手運河沿線8個省(市)15個市的攝影家協會及大運河文化研究機構組建了大運河攝影發展聯盟,邀請聯盟成員單位參會並簽署了合作協議書。杭州攝協為發起單位,張友國為發起人。從此,大運河沿線的攝影創作和攝影活動更加方便。
《千年大運河美好新家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5週年攝影作品集》從籌劃進入編撰實施。張友國為總策劃,吳宗其、葉用才、胡曉陽為主編。浙江傳媒學院的胡曉陽教授親自編輯,每一張照片都經過細緻的選擇,每一章節都進行反覆的推敲。浙江攝影出版社鄭幼幼編輯每一步都嚴格把關。他們要共同打造一本耐看的大運河攝影精品。
作品集分為入展作品、名家作品、運河舊影三大版塊。在“入展作品”中,又細分為歲月流痕、夾岸風光、依水而居、水上人家、一路向海五個部分。“名家作品”匯聚了10位攝影大師數十年來拍攝大運河的力作。“運河舊影”收集了運河遺風、舟帆舊影、古橋印記、水上人家、風土人情,還原了大運河的歷史真實和人文痕跡。
這部大運河攝影作品集,創下了中國大運河攝影史上的多個紀錄:參與的攝影家區域最廣人數最多:有8個省(市)的上千名攝影師選送作品;收入的攝影作品年代跨度最長數量最多:從清朝、民國到當代,收入600余幅攝影作品;作品影響最大:作品集裏的大多數作品在杭州、北京的攝影作品展上公開展示過,觀眾數以十萬計;攝影作品的創作週期最長、采風區域最廣:不少攝影家沿運河采風數十年,寒暑易節,拍攝不斷,如查建國為拍攝運河邊抗戰老兵的晚年生活,連續多日到運河邊某幹休所體驗生活,拍攝了一組情趣盎然的作品。攝影家王芯克提供的作品時間跨度從1988年到現在長達32年,從當年的運河渡船到如今的傍河高鐵風采迥異。
一部攝影巨著,記錄下千年古運河的繽紛光影。《千年大運河美好新家園攝影作品集》必將為大運河文化帶增添一份新的印記,留下一抺濃筆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