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東關篇

發佈時間: 2020-09-09 09:50:2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東關篇

“通州四關”——記載著運河千年的歷史滄桑

圖為《古運回望圖》東關大橋資料圖

通州故城,北據北運、通惠兩河之交,西扼京津大道要衝,憑此地利優勢,通州城成為京津地區繁盛之地,在歷史上相當有名氣。它不只是京東第一州,還曾經與京津同列,位居第三。過去有“一京、二衛,三通州”之説。三教九流樂匯集於此,不少人樂而不返定居通州。有一些途經通州的外國友人和使者對通州的繁華羨慕讚嘆,甚至著書描述通州當時市面的繁盛景象。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東關篇

通州的建立,歷史相當悠久。金天德三年(1151年)為在燕京建都城,開闢潞水漕運,並“取漕運通濟之義”,在潞縣城中設置通州,從淮河以北遼闊區域水運到的漕糧和其他不可勝數的物資,由這裡轉運到首都的建築工地,于金貞元元年(1153年)都城建成稱“中都”,且遷都於此,開創了北京的建都史,這就是古代諺語“先有通州後有北京”的由來。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研討圖片

説到通州的繁盛則離不開其支柱——通州四關,即東關、北關、西關、南關。這裡説的“關”,不是關口或關卡、海關,而是關廂。關廂就是城門外的大街和附近地方,關廂也簡稱為關。經過一千餘年發展起來的通州城,舊新兩城相連相扣,有五座高大城門,卻只在舊城南門外、北門外、東門外、新城西門外,形成四個關廂。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東關篇

北門城樓外運河岸邊有一座大光樓,因每年戶部倉場侍郎率領設在通州坐糧廳的官員在此處監督驗收漕糧,也稱“驗糧樓”,是大運河北端第一樓。此樓旁邊即為漕運石壩碼頭,有通州州判同在此協助坐糧廳官員驗收轉運漕糧,凡驗收合格的漕糧由此扛到塔北城外的葫蘆頭處,裝上剝船經通惠河轉運到北京東便門外大通橋處,上岸陸運入儲京倉。樓旁還有號房和露天糧囤,陰天下雨應急而設。東門城樓外是漕運土壩碼頭,有通州州判在此協助戶部坐糧廳官員驗收漕糧,合格的用剝船經護城河轉運到舊城、新城南門外,再扛入通倉,同樣設有號房和露囤應急。

如今這舊城門早已消失不見,但是一些地名還在,比如北關,東關,西門等等。新時代的通州,已經發展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被定位北京新“兩翼”之一,副中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這座迅速崛起的新城用創新實踐詮釋了新時代背景下,一座城市高品質發展的要義。

兩個皇木廠——昔日的古運碼頭

圖為《古運回望圖》皇木廠村采風資料圖

通州有兩個皇木廠村,一南一北,南邊的位於漕運古鎮張家灣,因轉儲修建北京城的御用“木料”而得名。如今,村內仍遺留著大量的歷史古跡,現保存著建設北京城的巨大花斑石46塊、運河古道遺址150米等諸多古跡,包括建皇宮、皇陵用的紅絲印葉紋嘉石,官鹽碼頭稱鹽用的石銓,“惜字局”石碑等。當年管理木廠的官吏在木廠四週栽植了許多國槐,現今僅剩一棵。該槐樹至今已有600多年,歷經多年風雨變故,仍然枝繁葉茂,煥發著勃勃生機。

圖為皇木廠古槐   來源:光明網

北邊的皇木廠村位於通州區永順鎮,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直隸巡按御史吳仲主持重修通惠河的工程,將張家灣到通州的幾十里大運河河道進行了修治,通惠河的河口從張家灣挪到了通州城北。於是大運河運來的漕糧、皇木和其他各種貨物,都可以直接運到通州城東,再上岸存放,或者進行交易。因此在通州城北的大運河西岸又設立了一座皇木廠,這便是如今通州永順鎮的皇木廠村。

如今,這個皇木廠沒有留下太多遺跡,以北皇木廠命名的橋在通燕高速上,成為一個標誌性的路口。北皇木廠橋南側是東關大道北口,全長1.99公里的東關大道將故城東路與溫榆河西濱河路串聯起來,形成通州城區內南起玉帶河大街、北至朝陽北路的一條城市快速主幹路。值得一提的是,從東關大道南口出來,順著故城東路前行左轉,就是有名的趙登禹大街,也就是曾經的東關大街。

東關大街——見證通州重生

圖為東關大街歷史資料圖

東關大街又稱趙登禹大街,位於通州舊城東門外,北運河西畔,與河道平行。舊時通州城東濱運河,東門外以北即是土壩碼頭,再北則是石壩碼頭,二碼頭是朝廷漕糧專用碼頭,從江淮運來之糧自二碼頭分別轉運至京倉(北京國倉)與通倉(通州國倉),至於南北方所産百貨于通州交易者,則均在土壩碼頭以南很長一段運河右岸進行,因此在明代即傍河形成一條貨棧與買賣街道,異常繁盛,因在通州城東門外故名東關大街。

圖為如今的趙登禹大街,旁邊就是運河商務中心區

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徹底勝利。1946年,為緬懷抗日將領趙登禹將軍,將東關大街南北向段更名趙登禹大街。2009年通州區上營棚戶區拆遷改造,原有的趙登禹大街隨之消失。新的趙登禹大街在原址附近新建,于2015年8月建成通車,成為通州運河商務區的一條重要道路。

東關衚同——喚醒運河古城記憶

圖為東關衚同資料圖

通州因水而興,街巷衚同隨著大運河漕運逐步發展興盛起來。通州的衚同主要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為主幹,向外擴散分佈開來。尤其以靠近大運河,三廟一塔、東大街、北大街一帶的衚同最為密集,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

東關民居多建在大街西邊、南邊一帶。居住地名成雙成對,互相呼應,饒有趣味。東關後街是1952年拆除了城墻之後形成的街巷,因為位於東關大街之北,遂起名東關後街。如今這條衚同已經消失,只留下了一些歷史記憶。站在大運河畔向東關遠望,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新的東關,成為了運河商務區的一部分。

東關大橋——橫架兩岸連接運河之魂

圖為新時代東關大橋資料圖

北京通州的東關大橋,橋梁長為330米,橋面寬度39.6米。地處長安街延長線上,跨越北運河,是長安街延長線上唯一一座水橋(跨河橋),是北京市區通往六環及京哈、京沈高速的重要通道。

這座橋連接起西岸的燃燈佛舍利塔等遺址古跡和東岸的現代都市。造型非常新穎,寓意“千荷瀉露”,白天時觀賞其外觀,可以看到三層不同高度的類似荷花造型的景觀步道,與藍天碧波相映成趣,美輪美奐。

作為通州區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其夜景照明工程讓大運河顏值更高,觀賞效果更佳。該橋設有噴泉裝置,表達龍戲水、水之韻的整體形象,在橋欄杆內側,有下照式燈光,照亮護欄上的浮雕。每到國慶節等重要節點,橋上燈光亮起,蔚為壯觀。

“一帶、一軸、多組團”運河商務區成為城市商務新標桿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東關段資料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內,通惠河、北運河、溫榆河、小中河、運潮減河五河交匯之處,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樓,構成了未來北京新商務中心區。

未來,通州作為國家戰略高地,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擔著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歷史責任;同時,通州作為京津冀橋頭堡,對接整個環渤海經濟體,通州的建設將與雄安新區建設共同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核兩翼”的空間格局。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詳細規劃中,整個通州依託大運河、六環路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而運河核心區包含三個組團,分別是商務北區組團、商務南區組團和東關組團。

圖為地鐵6號線北運河西站

較為便利的交通為高端商務區的形成構成了有利的先決條件。北京地鐵6號線從運河商務區穿過,通州北關站和北運河西站均承載著運河商務區重要的交通功能。從地鐵北運河西站出來,大運河美景盡收眼底,旁邊的高樓大廈林立,大運河煥發著新時代千年之城的青春活力。

運河商務區已經成為城市副中心商務服務業態的承載地。以綠色金融和財富管理為重點,積極引進創新金融和國際化互動型總部企業,全力打造濱水生態、高端集聚的國際化商務區,將快速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城市商務新標桿。

2020年9月5日,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在北京通州區召開。通州區區長趙磊在論壇上表示,將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試點法定數字貨幣、新型金融牌照、資管産品個稅遞延等27項財富管理前沿領域的改革任務。

通州區位優勢明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多河富水、環境優美。作為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佈局已具規模。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東關篇

遙看擁有2500年曆史的通州運河,讓通州有著“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國咽喉之鎮”的美譽。雖然昔日北運河上南來北往的千帆萬船已變成了京津公路上的車流滾滾。但通州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來,在城市資源、自然環境、發展潛力各個方面都具有了無法比擬、得天獨厚的優勢。相信東關新時代的發展也將帶給我們新的驚喜,讓我們靜待更多大運河的故事。

總策劃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附:

關於《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七“朝陽門(上)” 朝陽門又稱“糧門”。南方出産的糧食經由漕運糧船進京走京杭大運河至通州,陸路進京的糧食再由朝陽門運進城內的京都九倉,朝陽門甕城門洞內左側墻上,鐫刻有谷穗一束,“以志填倉”吉祥,象徵此門為進京糧道,“朝陽谷穗”為南糧北運的第一位喜迎神,也是九門觀景中的一景。
“追夢中華·情係大運河”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行活動啟動 由中國僑聯主辦、江蘇省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情係大運河”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行活動4日在江蘇無錫啟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余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應邀參加。
江蘇鄉村振興智庫2020峰會暨大運河小鎮聯盟論壇在相城望亭舉行 9月5日,江蘇鄉村振興智庫2020峰會暨大運河小鎮聯盟論壇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舉行,全國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太湖邊、運河畔,共同探討鄉村振興。
“鐵人”高手競逐“運河之都” ​游泳、自行車、長跑……上週末,江蘇淮安大運河畔熱鬧非凡。在2020年全國鐵人三項冠軍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業選手競逐“運河之都”,在今年國內首場鐵人三項賽事上一展風采。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