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江蘇段:千年漕運見證運河大省變遷

發佈時間: 2020-09-07 09:52:54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一部運河史,半部中華文明史。流淌了數千年的大運河,北發燕趙,南抵吳越,全程3200多公里,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蜿蜒前行,宛若流動著的民族血脈。

近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無錫和淮安兩座城市舉辦,夜遊古運河、主題演出、非遺展覽等15項重點活動讓觀眾驚喜連連。“起源最早、段落最長、網路體系最完善、沿線城市最多、運河文化最完整”,南京大學教授賀雲翱這樣總結大運河江蘇段的特點。

大運河江蘇段全長約690公里,是運河遺産資源最密集的省份。江蘇60%的人口沿運河而居,大運河記錄著千年歲月裏漕運的輝煌,也見證著這個運河大省的發展變遷。

城市繁華因“運”而興

秋夜的無錫南長街,皓月當空。色彩斑斕的畫船盪漾在古運河上,河水被燈光照得波光粼粼,河道兩岸,青瓦白墻宛若畫卷一般在遊人的眼前徐徐展開。

乘船沿著古吳水一路前行,穿過在燈火映照下就倒映如月的寶塔橋,幾番回首,心中滿是歡喜,船移物換,行至清名橋畔又見另一番旖旎風光,短短幾公里的水路滿足了人們對“江南如畫”的一切想像。

無錫段古運河是整個大運河上唯一抱城而過的河段,因開鑿歷史最久,古樸風貌濃郁,沿河景觀豐富,有著“千里運河獨一環”的美稱。

無錫人兒時的記憶,是母親在運河邊洗衣服時的背影,是父親在石橋上推扶自行車的樣子,是滾動的鐵環、跳躍的彈珠,也是黃昏時分青瓦白墻間嫋嫋升起的炊煙……

運河孕育了無錫的文化特色。跨塘橋至清名橋1.5公里長的古運河段,河寬約20米,兩岸人家枕河而居,寺、塔、河、街、橋、窯、宅、坊眾多空間元素有機組合,線性呈現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江南風貌全景式遺産。

1995年無錫古運河段即被江蘇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加以保護,2006年被全國政協“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認定為“最具原生態風貌的古運河文化絕版之地”,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興。溝通、開放、融合與交流,是大運河的精神意蘊所在。

在江蘇,悠悠千載運河水流經了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八個地級市,滋養了兩岸人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遺存,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充分促進了文化的大交流。可以説,沒有大運河,很難有沿岸城市今日的繁華。

歷史遺存隨“運”煥新

溯運河而上,因漕運而興的“中國運河之都”淮安是運河邊的又一顆明珠。淮安擁有世界文化遺産區2處、遺産河道1段、遺産點5處。

淮安段運河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橋梁橫臥河面、穿越古今,亭臺點綴其間、韻味悠長;宏偉矗立的國師塔、承載歷史的記憶館、見證輝煌的漕運總督府,串連成線,訴説著滄海桑田;人們或在此閒庭信步、話家常、聽小戲,或泛舟河面,自在悠閒……

吳王夫差為何開鑿邗溝?隋煬帝怎樣開鑿通濟渠?明清時期,運河兩岸的繁華富庶景像是什麼?走進在原漕運總督署遺址上建起的淮安漕運博物館,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甚至只需要揮動手臂就可以與古人互動,伍子胥、虞詡、陳瑄等治漕名臣就會一一齣現在螢幕前,暢談他們的治漕理念。

古代遺址換新顏,近現代工廠也大變身。如今,走進位於大運河與梁溪河交匯處的無錫人文藝術客廳“運河外灘”,這個前身為“開源機器廠”的建築,已變身為有著緋紅的墻磚、陳舊的廠房、充滿年代感的老房子的現代美術館。

在無錫段古運河岸邊,一個國家級數字電影産業園正悄然崛起。産業園裏已聚集了國內外500多家知名影視製作企業,而在此之前,這裡曾是無錫市最大的軋鋼廠——雪浪軋鋼廠。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運河江蘇段生態保護凸顯出‘生態+特色’理念,突出發展最能體現江蘇大運河文化帶生態長廊資源稟賦優勢的産業和綠色高端産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建説。

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資源豐富,但也面臨著遺産保護壓力巨大、生態空間擠佔嚴重等突出問題和困難。近年來,和無錫一樣,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其他城市也正在大力保護運河生態。

文旅産業應“運”而生

美景、美食、美人,悠久的歷史,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都賦予了大運河文化帶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天然的文旅産業優勢。乘船搖曳在運河之上,品嘗別具風味的運河美食,耳聽絲竹之聲,好不愜意。

2019年,為了保護好大運河文脈、進一步彰顯運河文化魅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核心工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之上,為了高品質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江蘇策劃了5條精品大運河旅遊線路,讓文化遺産為旅遊休閒所利用。而蘇繡、金陵金箔鍛制技藝、絨花製作技藝、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紫砂陶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為大運河江蘇段旅遊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由江蘇省文投集團牽頭開發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通過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VR)、人工智慧(AI)等現代科技手段,挖掘、整合、盤存、展示大運河沿線分散的文化遺産和文旅資源,為打造數字化、虛擬化、可視化、智慧化線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文旅結合,要有讓民眾可觸可感的、有人間煙火氣的産品和項目,還要用遊客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述他們感興趣的故事。”而江蘇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

再過半個多月,中秋加國慶長假就要到來。戴斌估計,預計到“十一”假期期間,今年旅遊市場將恢復到去年的同期水準。大運河江蘇段,這條流動著的千年文脈,將不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推薦閱讀
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發佈白皮書 第二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發佈《2019江蘇大運河文旅消費白皮書及2020趨勢報告》,從宏觀背景、消費報告、專題報告、趨勢和對策4個方面,運用大數據畫像江蘇文旅消費新形態,展望江蘇文旅消費的未來。
大運河文博會助力文旅産業發展 10萬人次走進現場 9月6日下午,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舉行成果發佈會。本屆運博會大力拓展了文旅産業“吃、住、行、遊、購、娛”全産業鏈,積極拉動文旅消費,助力文旅産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超過10萬人次走進運博會現場,線上受眾已經突破2億人次。
大運河江蘇段:千年漕運見證運河大省變遷 近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無錫和淮安兩座城市舉辦,夜遊古運河、主題演出、非遺展覽等15項重點活動讓觀眾驚喜連連。
“穿越時空的大運河”小程式亮相服貿會:把千年運河文化裝進手機 9月4日,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盛大開幕。作為今年疫情以來我國首個線下舉辦的重大國際經貿活動,面向全球展示我國服務業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應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