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大運河最動人的“色彩”
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美麗杭州建設、精心打造宜居城市,必須堅持保護好水生態環境。
大運河申遺成功以來,杭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不斷提升大運河的生態環境和治理精細化水準。最新數據顯示,京杭運河水環境品質由劣Ⅴ類頻現提升穩定至Ⅲ-Ⅳ類……為大運河文化帶綠色生態廊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水質監測為基礎
構建運河生態監測體系
如何做活水文章,彰顯遺産魅力?科技賦能是“關鍵”。
中國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産全長約為110公里,點多、線長、面廣,為提高遺産監測巡查效率,去年開始,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探索無人機巡查,空地結合、人機結合、立體交叉巡查,實現高效精準巡查,更好地保護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
杭州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綠色生態廊道,高空借力“無人機”,河道則實現水質監測全覆蓋。
“我們建立以水質監測為基礎,底泥監測等於一體的生態監測體系,建立運河流域全覆蓋水質監測網路,進一步強化水環境品質管控。”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主要負責人説。2014年-2019年期間,杭州將運河沿線所有100條支流全部納入監測範圍、水質監測斷面達118個,實現運河(杭州段)水質監測流域全覆蓋。建成匯集運河基礎GIS資訊、監測斷面資訊、監測報告情況、監測數據分析、污染斷面警示、水質狀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杭州市京杭運河水環境資訊管理系統”,為運河生態監測資訊化建設和數字化管理提供重要平臺保障。
不僅如此,杭州還啟動對運河底泥環境品質的檢測分析工作,對重要排放口和重點保護對象區重點檢測重金屬、有機碳等污染物沉積狀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大運河生態環境。
以河長機制為抓手
提升運河生態環境品質
抓好大運河生態治理的“牛鼻子”,就是全面貫徹執行“一河一策”治理制度。
杭州統籌協調江幹、下城、拱墅、余杭4個沿線地區,運河綜保中心聯合林水、交通、農業、環保、城管、建設等行業部門,定期制定印發《京杭運河(杭州段)“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從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執法監管方面,全面調查分析大運河現狀情況、存在問題,並提出治理措施方案,制定年度實施計劃。
實施《杭州市京杭運河“河長制”工作方案》,構建“河長機制”,則是推進運河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抓手。
大運河五級河長體系,包括省級、市級、區級、鎮街級、村社級,共計108名河長;設立市級河長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河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運河水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協調解決運河治理難題。河長制實施以來,累計完成運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投資66.5億元;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19萬方,整治河道100.7公里,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10019戶。京杭運河水環境品質由劣Ⅴ類頻現提升穩定至如今的Ⅲ-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