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發佈時間: 2020-08-24 09:38: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京門九衢圖》及《古運回望圖》姊妹篇。主創團隊成員83每人平均為國家頂級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形式進行創作和表現,以“工兼寫”的手法,還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門的功能作用和規劃藝術,採用由外觀內的方式,以通州大運河入通惠河過西便門講起,繞皇城後至廣安門結束。

安定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社科專家、歷史地理學專家朱祖希教授指導創作長卷圖片

安定門-作用

安定門位於內城北墻東側與德勝門對望。安定門本是“文臣翊讚太平,武將得勝回朝凱旋”含義,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當時有一首歌謠:“打仗要德勝,進兵就安定。”每逢將士凱旋歸來,朝廷百官在此備禮擺酒舉行盛大歡迎儀式。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安定門古跡 1-雍和宮

雍和宮坐北朝南,全部佔地面積為6.6公頃,據1950年統計,共有房661間,其中佛殿238間。其建築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築藝術于一體。整座寺廟的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中路建築主要包括牌樓院、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牌樓院位於雍和宮最南部,大門坐東朝西,東、西、北各立一木牌坊,南側有一黃、綠琉璃磚瓦的影壁。牌樓院北為昭泰門,中間為一間正門,兩側各有一旁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棋盤大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雍和宮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為清雍正皇帝即位前府邸。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為行宮,清乾隆九年(1744年)改為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主體建築由精緻的牌坊和雍和門、雍和宮殿、“四學殿”(藥師殿、數學殿、密宗殿、講經殿)組成。整組建築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藏、蒙民族特色。各殿內供有眾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貴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500羅漢山、金絲楠木雕刻的佛龕和18米的檀香木大佛。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安定門古跡 2-地壇

地壇,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連續祭祀時間最長的一座地壇。自1531年至1911年,先後有明、清兩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祭地長達381年,明朝前期祭地與祭天是合併在今天的天壇內舉行的,直到明嘉靖九年(1530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後,才另建壇祭地,當時稱作“方澤壇”。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名為“地壇”。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地壇分為內壇和外壇,以祭祀為中心,周圍建有皇祗室、齋宮、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等。它的面積不大,37.3公頃,佔地僅為天壇的八分之一左右。按照古代天陽地陰的説法,方澤罈罈面的石塊均為陰數即雙數;中心是36塊較大的方石,縱橫各六塊;圍繞著中心點,上臺砌有八圈石塊,最內者36塊,最外者92塊,每圈遞增八塊。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下臺同樣砌有八圈石塊,最內者200塊,最外者156塊,每圈遞增8塊;上層共有548個石塊,下層共有1024塊,兩層平臺用八級臺階相連。凡此種種,皆是“地方”學説的象徵。舉行祭地大典的方澤壇平面為正方形,上層高1.28米,邊長20.5米,下層高1.25米,邊長35米。方澤壇只用了黃、紅、灰、白四種顏色。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安定門掌故 1-天圓地方

古人把天地未分、混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茫茫宇宙稱為“天”,把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日、月等天體都像圓週一樣週而复始、永無休止地運動;而大地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而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産生。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古代中國“天圓地方”的觀念源遠流長。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臺面的直徑、四週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臺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説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説,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説的一種具體體現。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安定門掌故 2-除姦柏

國子監和孔廟裏面種植樹木很有講究的。以“周禮”之制,國子監裏廣植槐樹。而孔廟為祭祀先師之所,祭祀壇廟都植常青的柏樹。“除姦柏”巍然屹立在大成殿西側,樹冠蒼翠高達六丈,虬屈斑駁的粗幹周長達一丈六尺。據説為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大學校長)許衡所植。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相傳在明嘉靖年間,有一年奸相嚴嵩代替皇帝來孔廟祭孔。因崇信道教已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要和妖道陶仲文到大光明殿去做道場,所以就派嚴嵩去代祭。嚴嵩率百官來到孔廟,這位本來就有篡位之心的奸相仿佛自己就是皇帝似的,得意洋洋大搖大擺地走著。沒想到走到大成殿前一棵古柏旁時,一不留神,被古柏的一個大枝把他的烏紗帽掀掉。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安定門篇鑒賞

代替皇帝祭孔,掉了烏紗帽,這可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也是對孔聖人的不恭。嚇得他不敢發作,只好咽下這口氣,撿起帽子慌忙戴上,跟在後面的百官都暗暗發笑。以後此事傳出,人們認為古柏有知,也痛恨奸臣,説它“嚴懲姦佞,欲意除之”,所以就叫它“除姦柏”。其實,這都是因為人民痛恨奸臣的緣故。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長卷內容摘要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作者介紹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五“安定門(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上)” 東直門是運木材沙石的,也被叫做“建直門”。清朝時南方的木材常常儲存在東直門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從東直門運進北京城,因此東直門又俗稱“木門”。
“順著運河來看海”2020寧波文旅長三角推廣季在滬舉行 本次推介活動是以上海為中心、面向長三角地區推出的宣傳推廣"組合拳",概括為"9941",即:用好9000萬元遊客招徠政策資金,推出9項重點市場推廣活動,做熱4個針對上海市場的主題線路産品,打響1個"順著運河來看海"的旅遊品牌。此次活動由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是寧波學習貫徹國家重要戰略思想、高品質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具體舉措,也是寧波文旅部門在"跨省遊"放開之後的首次跨省大規模市場推廣行動。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王程做主推介發佈,他著重介紹了2020寧波文旅(長三角)推廣季活動的主題産品、活動內容以及遊客招徠政策。
運河“卡脖子”航段終被打通 鎮常兩地千噸級貨運船舶暢行無阻 目前,老丹金閘段航道達到了口寬79米、底寬61.5米、最小水深3.2米,完全可以滿足千噸級貨運船舶的通航,對沿岸及鎮常兩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昨天上午,位於鎮江與常州交界的運河上,在大型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最後一船碎石被打撈出水,並運離丹金溧漕河主航道,困擾鎮江與常州兩地近20年的運河“卡脖子”航道終於貫通,千噸級的貨運船舶在這條黃金水道上實現了暢行無阻,這對於促進鎮常兩地航運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隨著貨運增長和船舶大型化發展的需求,2014年,我市啟動了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將原來只能通航300噸貨運船舶的五級航道改造成通航1000噸級貨運船舶的三級航道。
京杭運河杭州段滯留船舶陸續通行 8月18日,錢塘江進入起汛期,水位得以升高。京杭運河杭州段滯留船舶陸續通行2020-08-2608:42:35來源:中國水運報作者:全媒記者陳俊傑通訊員胡海林章汝貽字號大中小8月24日上午9時30分,杭州交通港航執法隊取消了為期11天的內河、余杭錨地應急聯動一級響應。通航形勢恢復正常,一級響應期間鴉雀漾錨地未發生堵航、錨地停泊秩序混亂等情況。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