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大運河文旅博覽會開幕在即:“雲”上再現清明上河圖

發佈時間: 2020-08-21 15:00:0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申冉 | 責任編輯:

8月20日,江蘇省文旅部門、無錫市和淮安市聯合通報,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下文簡稱運博會)定於9月3日至7日舉辦。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博覽會分為線上線下兩個部分,線下主會場設在無錫市、分會場設在淮安市。主辦方希望借助運博會“舞臺”,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國大運河古今交融、生生不息的魅力圖景。

始建於西元前486年的中國大運河,沿線涉及8個省市的35個城市,這項中國古代的超級大工程在2014年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

江蘇是大運河遺産核心區域,大運河江蘇段也已被確定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全國唯一重點建設區。不久前,江蘇省發佈的《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等標誌性項目,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江蘇樣板”。

據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志純介紹,第二屆運博會延續首屆運博會的目標定位和“融合·創新·共用”主題,“一方面,通過攜手大運河沿線城市,擴大運河‘朋友圈’,展現大運河文化帶的多元豐富;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直播、社交平臺互動等方式,邀請國際友人、海內外華人、各地網友‘雲上’觀河、賞景,共用大運河沿線的美景、美食、美文、美物。”

無錫市副市長劉霞告訴記者,今年無錫市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推出更多基於人工智慧的公共文化服務、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旅遊體驗服務、基於5G通信技術的文化娛樂服務,打造“24小時線上”的運博會。

據淮安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毅介紹,“淮安將把大運河淮安段文化遺存最集中、文化特色最鮮明、文化氛圍最濃烈的‘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作為舞臺,這裡既有世界文化遺産清江大閘,文博場館淮安戲曲博物館、陳潘二公祠,宗教建築鬥姥宮、國師塔等,還有禦碼頭美食一條街、文廟古玩市場,是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休閒娛樂的最佳打卡地。”

“‘大運河’‘文化’‘旅遊’這三個關鍵詞,在淮安都有歷史傳承、物質支撐和現實模樣。希望本屆運博會能夠讓歷史上的‘運河之都’和現實中的秀麗淮安交相輝映,向世人呈現一張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周毅表示,“作為大運河文化帶的節點城市,淮安已連續舉辦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每年線上和線下關注人次超千萬,影響擴大到了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為古城淮安帶來了持續不斷的文旅發展動力。”

推薦閱讀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9月3日開幕 據介紹,第二屆運博會將延續首屆運博會的目標定位和“融合·創新·共用”主題,同時圍繞助力後疫情時期文旅市場重振,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強化區域互動和國際元素,旨在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用平臺。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9月3日至7日舉辦,主會場設在無錫市,分會場設在淮安市。文旅融合理念貫穿始終,確保每個板塊活動既能體現運河文化特色,又能彰顯運河獨特風情,讓人産生旅遊的衝動,在傳播運河文化的同時帶動旅遊的發展。
感受運河文化傳承 “對話運河”采風團盛讚濟寧文化優勢 ”這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為“走進濟寧對話運河”文化名家主題采風活動即興題寫的詩句,他告訴記者,來濟寧走這一趟,加深了他對運河的認識,讓他覺得不虛此行。“采風是非常好的增長見聞、豐富文學積澱的形式,能夠以運河文化為脈絡進行采風,是濟寧獨有的,別的城市不具備的優勢。”高洪波在幾天的活動後感慨頗多,他表示,回去將根據自己的見聞寫一些短的詩文,並邀請更多朋友來到濟寧,邂逅運河。
樂享蠶裏夜,激情燃燒的運河夜經濟 人潮涌動的煙火氣息、令人垂涎的美食香味、嗨翻現場的舞臺表演、流光溢彩的民國風情……蘇州滸關大碼頭助力“姑蘇八點半”,開啟“樂享蠶裏夜”活動,讓“沉寂”許久的滸關老鎮在夜間繁華“重啟”,活力再現,不少老滸關人笑稱“我的快樂又回來了”。
大運河核心區這條路要通了!串聯地標級公園項目,有你家門口的嗎? 位於大運河核心區的麗水路是城北區塊框架路網“四橫六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起石祥路,北至余杭界。目前南段麗水路(金昌路-三里洋路)為在建道路,工程範圍北側麗水北路(康橋路-石塘線)為已建道路。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