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的“運河百景圖”:以河湖整合成棋,將古鎮串珠成線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公子小姐可願往蘇州府一敘?
近來,一款古風模擬經營遊戲,火熱到如同江南的氣溫。
遊戲內“蘇州府”佈局截圖
遊戲中的蘇州府,河湖星羅棋佈,“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現實中的蘇州,是建在運河上的城市,河流如血脈般,延伸流淌在城市肌理中。
7月29日晚,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舉辦“新時代高品質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線上研討暨“運河+”學者沙龍,探討蘇州運河文化發展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熟悉卻陌生的大運河:
奔流千年綿延千里,匯通八省市經濟文化
提及“大運河”,我們大多想到京杭大運河。然而,“大運河”實際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段組成,貫穿南北,奔流2500多年,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2014年,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千里水道,綿延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和安徽八省市,沿岸名城古鎮無數,中原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江南文化在此一脈涌流。
畫卷裏的運河,商賈熙攘,漁火歌吹。雖然時過境遷,大運河仍是貫通南北的文化動脈,是聯繫不同區域的重要經濟動脈和生態廊道,並在航運、灌溉、防洪等方面發揮強大能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同年7月,《長城、長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審議通過,將依託大運河等一批重大歷史文化遺産,規劃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止是文化建設,更是經濟、生態、旅遊等全方位發展機遇。當沿岸眾多城市借題發力,蘇州該如何揮灑底色、演繹“蘇式運河故事”?
運河底色中的蘇州:
水路棋盤式縱橫,古鎮枕河而興
自2500年前建城開始,蘇州便水網密布。經歷朝歷代的水利工程,水陸相鄰、河街並行的“雙棋盤式格局”逐漸形成,大河三橫四直,郡郭三百餘巷。這一風格鮮明的水陸格局,存續千百年至今。
以大運河為軸心,蘇州借水路通達五湖四海。時至今日,蘇州段仍是大運河通航條件最好、運輸最繁忙的水道。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研究員王健總結,蘇州運河的特色,一是連續性,二是網路體系。我們説的運河,大多是仍有航運價值的“連續性”運河。但在蘇州城中,有許多已退出航道的“古運河”,沉寂在大眾視野之外,但這恰是蘇州運河極具辨識度的精華。
所以,王健提出,想打造蘇州運河的品牌,必須將可通航的運河+不具通航功能的古運河充分勾連,形成整體方案,保證運河水脈的連續性和擴展性,凸顯蘇州運河的獨特。
除水路本身,運河沿岸還有大批因河而興的古鎮,如木瀆、同裏、震澤等。他們各具特色,又相互關聯,點染出江南雋秀而繁盛的圖景。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副院長史建華指出,古鎮們“獨而不孤”,應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之機,將古鎮保護作為區域板塊來研究定位,推進大運河區域性文化的整體建設。一方面通過完善的自身城市歷史挖掘、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城市間相互借鑒、相互支撐,形成經濟、運作聯合體。
開拓運河文旅:
立穩園林地標,串連沿岸古鎮遊
蘇州運河文化內涵豐富,有園林文化、水利文化、船舶文化、飲食文化等諸多寶藏,如何在高樓之上,繼續開拓運河文旅?
揚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姜師立提出,各地都在做運河的環境修補、景觀改造,實現了對園林藝術的應用,蘇州便可發揮所長,讓運河的園林技藝在運河景點再造中火起來。
姜師立表示,作為國際旅遊城市,蘇州的筆墨一直側重於園林,對運河文旅還有空白,下一步要加以突破:
首先,文旅融合,聯手開發運河的旅遊産品,讓運河物質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交相輝映。此前,崑曲《浮生六記》在滄浪亭實景演出、蘇繡玉雕等非遺項目走進園林,便是物質文化遺産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園林方向融合發展的範例;下一步,可參考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在運河上呈現;
其次,蘇州有大批運河特色古鎮,可以借運河串珠成線,成立大運河古鎮旅遊聯盟,聯合開闢運河古鎮遊覽線,發揮運河廊道的功能;
另外,以文旅融合為載體,適合年輕遊客的需求,打造文化項目,包括燈光秀、節日燈會、網紅打卡點等,通過文化創意驅動運河文化的提煉,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大運河公園建設:
以傳承歷史為目標,經濟、生態、旅遊全方位佈局
2019年,中宣部下達相關文件,明確由江蘇開展大運河公園試點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認為,大運河公園可以説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工程、示範工程,從中汲取經驗,日後為全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提供參考。
然而,建設大運河公園,首先要辨明的是:把它看作什麼?
是經濟投資機會?抑或是産業發展機會?房地産開發機會?還是當作文化傳統事業來做?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提出,從定位上説,公園首先應有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目標,還需有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的思考,以及城市佈局、區域文化等整合佈局的多維思考。
胡小武從Park四個字母分別做解讀:
P是規劃設計,結合文化傳承,包括旅遊、生態保護、經濟增長等功能,要做出精確的模型推演,在規劃設計中將理念植入在內;
A是Art,用藝術化、人文化的設計,彌補蘇州過去文化建設中的短板;
R是Relax,要把公園還原為市民共用的休閒空間。跟國外相比,國內公園的休閒屬性偏弱;
K是Kindness,通過大運河公園的建設,讓蘇州升級為極具友好、開放、共用的城市文化特質的城市,讓這種特質融入城市性格。
四個維度需綜合考量,才能真正做出有蘇州特色的大運河公園,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和軟實力。
大運河綿延千年,浩蕩不止。蘇州,這座千年古城,亦如運河般,生命力勃勃不息。
荔枝新聞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聯合出品
文案 /王雨琦
配圖 /東方IC星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