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文化課程深入學生課堂

發佈時間: 2020-05-22 09:47:43 | 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 | 作者: 王程程 安 波 | 責任編輯:

“運河流水千古流,流到濟寧古渡頭。畫裏帆船江南來,船到碼頭貨到州。”這描述的是我的家鄉——濟寧。歷史上的濟寧是“東魯之大郡,水路之要衝”,處在京杭運河號稱“水脊”“駝峰”的最高點和中樞位置,在中國運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問起學生,他們卻幾乎沒有什麼了解。

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産,教育責無旁貸,而研學旅行就成為重要的路徑選擇。因此,學校積極開發運河文化課程,並且模擬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設計了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啟行:組建團隊,任務驅動

一次研學,一場開營儀式。除了負責教師宣讀研學活動的要求及競賽規則外,每個參與的學生獲得5元的啟動資金和一張濟寧市區地圖,然後抽籤進行分組,10人一組,每個小組需要通過“破譯密碼”“線索提供”等多種方式準確判斷出每個時間節點要到達的景點以及研學任務。而每個景點的到達,學習任務的分配,採用何種方式、如何操作,全由團隊自主決定,教師不給予任何提示。按照到達景點的先後順序,分等級設置獎金,獎金便是全組的午餐費用。

為了拿“第一”,小組的每個成員都獻策獻計、破譯密碼、尋找線索,生活委員還算起了“經濟賬”。他們查地圖、問路人,雖然走了不少彎路,好在他們相互鼓勵、克服困難,都先後安全到達了第一站目的地——太白樓。

賽詩:攜手探勝,把酒賽詩

唐代詩人李白、杜甫都與濟寧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共遊齊魯,歡聚任城,深山尋訪隱士,石門把酒惜別,為詩壇留下了一段佳話。針對太白樓文化,我們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一是詩詞大會——以小組為單位參觀太白樓,通過太白樓展館裏的壁畫、石碑和文字圖片,找出李白詩詞中含有“酒、月、劍”的詩句,半小時後進行“飛花令”大賽;二是李杜文化——經過小組學習後,每組派代表講解對李杜文化的理解,帶領同學借助典型詩歌體會詩人情懷;三是古今穿越——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每組演繹一段凸顯李杜情誼的情景劇。整個過程都有評委賦分,每個小組根據得分再次獲得不同檔次的獎金。

這一次,學生一改往日學習詩詞的“愁眉苦臉”,興高采烈地參與其中。三輪活動讓學生的熱情不斷高漲,口中不斷吟出詩人留下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嘗鮮:小城風味,融南匯北

“一部中華史,半卷飲食篇”。飲食離不開文化,文化也離不開餐飲。運河貫通後的濟寧飲食業因服務階層的不同,向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融南匯北、獨具特色的高檔大菜;二是花色紛呈、百味雜陳的街頭小吃。兩種飲食習俗在濟寧相互映襯,各領風騷。

午餐時光,我們帶著學生進行了一場美食大宴。學生利用自己所得的獎金在運河邊上買一碗甏肉乾飯,來一碟玉堂醬菜,嘗幾塊老式糕點。他們望著依依楊柳、斑駁孤舟、潺潺流水,品嘗著軟糯的甏肉、鹹甜半口的醬菜、糕點,仿佛又聽到了那熱鬧非凡的吆喝聲,“師傅,下船吃碗幹飯歇歇腳吧,這一船的竹子一會自有人來取”。吃完飯後,學生便開始講述這玉堂醬菜的故事、這甏肉乾飯的由來……

訪古:泛舟古河,感悟文明

濟寧與蘇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説河渠縱橫、園林眾多,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一派北方城市少有的水鄉風光。而橋是城市的音符,是河流的風情詩。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在橋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學生泛舟古運河,了解每座橋的名字。選自己感興趣的兩座橋,通過詢問街邊老店的店主,厘清這座橋的“來世今生”,然後跟街邊的行人講述這兩座橋的故事。最先完成任務的小組獲得下一站目的地的最多線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濟寧的“地名文化”越來越自豪,不僅了解了每座橋、每條路,甚至連一個閘口的由來也有了興趣。

做工:拜師學藝,聲名遠播

學生通過“時光記憶”照片和密碼線索,找到了此次研學旅行的最後一站——濟寧宣阜巷。那裏匯集了一大批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項目、書畫藝術、創意文化等。在那裏,學生進行了一場工藝製作“體驗”,他們自主跟非遺傳承人交流、請教,製作出自己的作品,並去附近的古玩市場售賣,售賣成功了還不忘拍照留念。

在教師的建議下,不少學生還用自己賣工藝品的收穫,去竹竿巷買一頂草帽或者一個竹筐,去糕點坊買一些桃酥、芙蓉果,帶回家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和朋友,將運河文化再次傳播出去。

運河奔流不止,我們對運河文化的學習就永不停止。奔跑吧,運河!我們下個週末見!

(作者單位係山東省濟寧市實驗初中。本文係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濟寧市域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研學旅行課程融合的實踐研究》成果)

推薦閱讀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 原標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5月21日,浙江在杭州召開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今年是《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的啟動實施之年,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必須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
蘇南運河河長制工作座談會在常州召開 會前,費高雲對蘇南運河常州段進行了巡查。費高雲充分肯定了蘇南運河沿線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河長的河長制工作成效,同時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標要求,全面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以深入實施河湖長制為抓手,推動蘇南運河治理和保護再上新臺階。副省長、省副總河長、蘇南運河省級河長費高雲出席會議並講話。
運河文化課程深入學生課堂 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産,教育責無旁貸,而研學旅行就成為重要的路徑選擇。因此,學校積極開發運河文化課程,並且模擬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設計了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河西務趣事” “河西務鎮”,地鎖京津,距兩地俱120里。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山東省內會通河開鑿後,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這裡是漕運要途,商民攢聚,舟船輻輳。因位於北運河西岸,始稱“河西”,初為停泊修船的地方,曾有過“河西塢”之稱。戶部在此設立分司,這裡成了非常著名的榷稅鈔關,河西務由此正式得名,一直相沿至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