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發佈時間: 2020-05-14 10:34:2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楊柳青篇鑒賞

“楊柳青古鎮”,京杭大運河中的衛河(禦河)段縱穿此鎮,子牙河傍鎮而流,是各路水運的要衝。金代稱“流口”或“柳口”,以位在子牙河匯入禦河的河口而名。此處多柳,又稱“柳口”。明朝,以這裡楊柳青青而易名“楊柳青”。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研討會圖片

隋大業四年(608年),為收復失地,鞏固邊防,隋煬帝下旨開鑿永濟渠,徵發河北諸郡民伕百萬,“丁男不供,始以婦女從役”。戰勝嚴寒酷暑,南接通濟渠,北達涿郡(今北京宣武區一帶),全長1900余裏的永濟渠開通了。兩岸築堤植柳,縴夫走在柳蔭之下,別是一種風情。唐、宋、金,元四朝,經常修治永濟渠,河道屢改,兩岸隋時所植楊柳多被伐毀,而今天津楊柳青這段永濟渠一直保持隋時狀況,故古柳尚存,成為京杭大運河一處古老而鮮明的特殊景觀,在過往的人群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於是,以景觀特色來標點這座古鎮,約定俗成,由流口或柳口改稱“楊柳青”。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始於明朝崇禎年間,已歷時三百餘載。天然的條件、美好的環境、龐大的市場和便利的交通,使明朝沿大運河北上銷售自製木版年畫的蘇州桃花塢人倍加欣賞,便選擇這座古鎮居住下來,忙時種地,閒時製作木版年畫出售,豐衣足食。市場的需求不斷擴大,使此鎮生産製作木版年畫的專業戶日漸增多,甚至産生了戴、齊、楊三家大型木版年畫作坊,雇傭民間畫家、雕匠、技工和經營人員,産銷一條龍,使楊柳青鎮成為木版年畫之鄉,聞名遐邇。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楊柳青年畫題材方面,遵循其新年裝飾品而祈福迎祥的屬性,一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俗傳統,“戲出”“諸神”“仕女”“娃娃”是楊柳青年畫的主要內容:一、“戲出”年畫,包括文、武相等;二、“諸神”年畫多承擔黎民百姓的祈福願望,多以三清三聖、藥王、老君、仙姑形象面世;三、“仕女”年畫人物安詳、悠閒,“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蟻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萬莫開口”;四、“娃娃”年畫,手中多拿有象徵祥瑞的物件,形象概括為“佛容、童身、戲樓、武架”。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天津西青區楊柳青鎮南運河邊,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咸豐八年(1858年)修建。文昌閣高五丈,上下三層,呈六角形。閣內供奉文昌帝君。閣的頂層,設有一口藻井,井口處探出一隻鰲頭,鰲頭上塑著一個青面獠牙、虎目圓睜、單腿站立、手握硃筆的魁星,傳説是主宰文化興衰的神。舊時,每逢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生日那天,文人墨客和社會名流都聚集這裡祝壽,點香燃燭,鐘鼓喧天,十分熱鬧。文昌閣與牌坊、戲樓並稱楊柳青“三寶”。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楊柳青篇鑒賞

楊柳青的垂楊柳

在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和名物的工具書——《爾雅》中,將一種水邊的楊樹——水楊稱作“蒲柳”,此書出現于秦漢之際。在此後不久出現的我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説文》中,説柳是“小楊”,“楊之細莖小葉者曰柳”。總之有一種楊樹稱“柳”,楊柳不分,但主體還是柳,特徵是“細莖小葉”,即垂柳,垂柳也叫作“垂楊”,所以古時候人們口頭上常説“垂楊柳”《水滸傳》中有一章説的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拔的就是垂柳。古代人們總把垂柳栽植在水邊,所以也叫“水楊”。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楊柳青物産(棗、梨)

楊柳青不僅盛長垂楊柳,而且盛産棗和梨。早在戰國時期,漁陽地區就有魚鹽棗栗之饒,到金、元、明三代,朝廷規定每家每畝栽植棗樹數量,用以防備荒年。又因此地土質沙性較大,適於栽種梨樹,但梨樹必須由一種叫杜樹的去嫁接,杜樹也生長很多。杜木、梨木、棗木都是刻製木版、印製年畫的重要原料。這裡河塘多廣,蘆葦遍生,蘆葦是製造紙張的上等材料。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作者介紹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楊柳青趣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天津趣事”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河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隋唐時期被稱為“三會海口”,宋代此地被稱為“尼姑海口”。
張愛軍王昊會見運河品牌電商大會嘉賓代表 5月17日下午,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會見了中國知名流通經濟學家、原國家內貿部副部長、總經濟師丁俊發,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商務部駐南京特派員王選慶,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財務總監楊傑,省臺辦副主任芮經忠,京東集團副總裁符慶明,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葉興等出席運河品牌電商大會的嘉賓代表。
行走大運河|鄭口古渡煥新顏 從衡水景縣一路驅車南下,便是故城縣了。故城段運河屬漳衛南運河系,自清河縣入,途經建國鎮、西半屯鎮、武官寨鎮、鄭口鎮等七個鄉鎮入山東德州,全長75.1公里。奔流不息的大運河,以雄渾的氣勢、寬厚的胸懷、靈動的風骨,孕育了故城崇文明禮、重工尊商的淳厚民風,運河文化也成為故城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篇章。
大運河天津段 劃分8管控區 為了保護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市政府日前批復了《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試行)》。《細則》將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具體劃分8個管控分區,涵蓋了生態保護紅線、三個層級文化遺産區域、濱河生態空間、城市建成區和非建成區、村莊等區域空間,界線範圍明晰。根據《細則》,堅持在保護基礎上做好文化傳承、合理利用和生態永續發展,將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和文物保護、河道保護、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兼顧城鄉發展,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産與河道之間在實體、空間和文化、生態上的關聯關係,保護傳統空間形態與歷史風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