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立體展現“魯風運河”風采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佈《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以下簡稱《實施規劃》)。山東將按照“統籌規劃,保護優先”“強化傳承,創新發展”“優化佈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寶貴遺産,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好大運河文化帶。到2050年,全面展現繁榮發達、誠信仁義、包容開放的“魯風運河”風采,樹立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的典範,彰顯齊魯風采的大運河文化帶。
18個縣(市、區)被確定為核心區,重塑五大沿運片區
大運河(山東段)地處大運河中樞區段,擁有運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遺産,8段河道、15個遺産點入選大運河遺産名錄。按照《實施規劃》,大運河(山東段)將形成核心區引領、拓展區融合、輻射區聯動的發展格局。
大運河(山東段)核心區為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包含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産點,是孕育形成大運河文化的主要空間,也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關鍵區域。包括德州市德城區、武城縣、夏津縣,臨清市、茌平縣、聊城市東昌府區、陽谷縣,東平縣,梁山縣、汶上縣、濟寧市任城區、嘉祥縣、魚臺縣、微山縣,滕州市、棗莊市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其中,大運河文化帶的主軸和具備條件的其他有水河段兩岸各2000米的核心區範圍劃定為核心監控區。
拓展區是運河主河道流經的5個市,由北向南依次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濟寧市、棗莊市,是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帶的重點區域。輻射區為除核心區和拓展區之外的地域範圍。
《實施規劃》提到,要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優勢,重塑五大沿運片區:德州市建設運河自然風貌展示區,聊城市建設大運河商業文明展示區,泰安市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和康養目的地,濟寧市打造儒運融合交匯的文化聖地,棗莊市打造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度假休閒區。
穩妥推進適宜河段通水通航
《實施規劃》提出要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科學配置和優化調度水資源,加強岸線保護,升級水利水運設施,加快恢復和提升大運河河道和岸線保護、防洪排澇功能,重塑大運河“有水的河”現實載體。
要發揮大運河(山東段)國家水運主通道、省內內河干線航道作用,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分段施策,因勢利導,改善和提升水體品質和聯通迴圈能力,穩妥推進適宜河段通水通航,優化提升黃河以南段航道條件。要構建層次分明、佈局合理的運河港口群,打造國家高標準內河航運綜合運輸樞紐,打造內河集裝箱國際港。大力發展鐵水、公水、空鐵等多式聯運,形成配套聯動的高等級現代運河航運網。
要劃定運河岸線生態保護紅線區,除城市建成區(含建制鎮)外,原則上,運河主河道兩岸各1000米範圍內嚴控新增非公益建設用地。在嚴格保護耕地基礎上,加強植被綠化,建設濱河綠道。要保護培育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河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加強對沿運文化遺産的系統保護,推動運河文化創新發展
大運河時空跨度大,沿線遺産眾多、種類豐富,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遺産資源疊加交錯,一方面,文化遺産保護修復歷史欠賬較多,保護難度大;另一方面,對運河文化多元價值體系研究闡發相對滯後,文化引領能力不足。對此,《實施規劃》提出加強對沿運文化遺産的系統保護,推動運河文化創新發展。
“《實施規劃》以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為根本遵循,充分挖掘和提煉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主要文化特色和內涵。”大運河規劃專家、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表示,《實施規劃》直面問題,重在落地,整體謀劃了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沿線地區區域協調與統籌、文化旅遊融合與發展、城鄉一體化開發等重要措施,完整體現了線狀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特殊性、針對性和整體性,為運河沿線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系統的戰略思路和明確的實施路徑。
首先,統籌推進文化遺産整體性、搶救性、預防性保護。以大運河遺産區名錄8段河道和15個遺産點為重點,加快建立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分類名錄和項目庫;實施運河文化遺存和文物普查行動計劃,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科學實施搶救修復工程,將文物梳理修繕與文脈傳承延續相結合,從單體修復向成線、連片、跨區的系統性修復轉變;推動遺址遺跡組團式保護。
其次,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完善省、市、縣三級名錄體系。對沿運具有市場前景的傳統工藝項目實施生産性保護。加強數字化資訊採集記錄,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數字化展示水準。
另外,講好運河文化故事、推動運河文化創新發展。《實施規劃》提出,要加強文化資源普查,建設大運河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加強研究闡釋,打造高端運河文化研究平臺,推動運河文化“走出去”。
沿著運河,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實施規劃》提出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度挖掘我省運河沿線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以運河為廊道,以城市為節點,重點發展度假體驗、健康養生、運河觀光、文化創意、研學旅遊等旅遊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