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古運河:“文化玉帶”的現實模樣
淮安,因運而生,因運而盛。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運河,賦予淮安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綿綿不絕的發展活力。從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到“大運河+”概念落地再到如今“建管辦+集團”模式的探索,創新實幹的淮安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回報著母親河的“饋贈”。
世界遺産,大運河清口樞紐“U字型”河道
3月30日,淮安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暨市大運河辦、市文旅集團揭牌儀式順利舉辦。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為淮安市新組建的大運河辦揭牌;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盛蕾、淮安市政協主席戚壽余為新建的文旅集團揭牌;省文投集團副總經理王國豐、淮安市國聯集團副總經理楊彬就大運河文旅發展基金進行簽約。
探索創新落地“建管辦+集團”新模式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是一項功在當代、澤被後世的偉大工程。”徐寧在會上説,成立實體化管理協調機構——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和運營實施主體——市文旅集團,不僅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領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更為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創樹了樣板。
京杭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工程
據了解,此次落地的“建管辦+集團”模式,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為切實加強對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組織領導,構建權責明確、高效統一、保障有力的體制機制而創新推出的。該模式將將組建正處級事業單位“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作為市級綜合協調和督導指揮機構,統籌推進全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項工作;組建市管一級企業“市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為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一步明確了落實主體、打造了實施載體。
“我們聚焦體制創新這個關鍵一招、我們重抓遺産保護這個基礎工作、我們緊扣文化傳承這個重要任務、我們把牢生態環境這個建設紅線……”淮安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毅在會上總結了過去淮安在大運河文化帶方面的工作。
2020年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規劃的關鍵之年、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攻堅之年。
圍繞國家和省市規劃要求,淮安將聚焦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個核心”,統籌建設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三條廊道”,重抓標誌性項目建設、創建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開展文化主題活動、運河主題外宣行動、創新管理體制、優化保障機制等“六大重點”工作,進一步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
千年古運河,逢春展新姿。近年來,聚焦“韆鞦淮揚”的文化高地定位,淮安人民勠力同心、擔當作為,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呈現出傲人的發展態勢。
匠心獨運構造“公園裏的城市”新設想
淮安還將聚焦“一個核心”,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統領,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項工作,通過建設“城市裏的公園”,將淮安打造成為“公園裏的城市”。
流光溢彩的裏運河文化長廊
由淮安市大運河辦牽頭,在貫徹承接國家和省規劃部署基礎上,圍繞市級規劃明確的建設要求,按照2021年全面建成的時間節點,細化制定國家公園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做到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調動各地各部門的主動性、積極性,統籌推進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等4類功能區建設。
同時,運河沿線“四區一縣”扛起責任、做優保障,相關部門主動融入、積極參與,全面啟動“清口樞紐、洪澤湖大堤、清江大閘、總督漕運公署、泗州城遺址”5大核心展示園,“裏運河、高家堰、通濟渠淮河口”3大集中展示帶及“板閘遺址公園、淮安水利樞紐工程、龜山禦碼頭遺址”等10個特色展示點建設,導入國家文化公園LOGO標識系統,實行公園化管理。
淮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國梁表示,對淮安實施規劃精神要吃透吃準,著力展現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的精氣神,努力跑出建設加速度、把握競爭主動權。要聚心聚力,保障機制運轉常態長效;要提速加速,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此外,淮安市文化旅遊局牽頭,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梳理挖掘大運河淮安段漕運、河工等特殊文化價值,圍繞境內國家文化公園空間佈局,精心編制精品旅遊線路,有機串聯重要展示空間和建設保護載體,結合主題展示區打造,科學佈局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設置水、陸文化體驗線路,進一步提升沿線旅遊、宣傳、教育、休閒等相關功能,通過連點、成線、建網,將大運河文物和文化資源從分散的地理空間轉變為全民共用的公共文化空間。(趙雅惠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