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常州趣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天安門篇鑒賞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常州篇鑒賞
“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係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疊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長春、嘗州、武進等。
圖為《古運回望圖》——采風
|名勝一
花市街
在驛亭附近有一條繁鬧大街稱“花市街”,以街側店肆多為售賣絹花而得名。絹花是這裡特産的工藝美術品,用各種顏色的綢絹倣照多種名花形態手工製作而成,五顏六色,絢麗多姿,鮮艷漂亮,有折枝,有獨朵,或插放,或飾戴,老嫗童媛多有喜愛,普及性廣,銷量甚大。此處盛産綢絹,又居大運河樞要,促進了絹花的生産。
圖為《古運回望圖》——首展
|名勝二
篦箕巷
常州的花市街除銷售絹花之外,還出賣當地製作的各種形狀、疏密不同的梳篦,亦異彩紛呈,精美別致,是男女梳頭理髮的必用之具,鋪店也有不少,故亦有篦箕巷的稱呼。家家門店懸挂著絹做的紅燈,每值夜晚,運河裏映著街巷的燈籠,形成神奇的景象,古代“常州八景”之一的“篦梁燈火”指的就是這裡的夜景。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常州名勝古跡——篦箕巷
|名勝三
紅梅閣
龍城瑤臺-紅梅閣,原稱飛霞樓,位於紅梅公園南部,相傳元代龔子彬遇仙移植雲南紅梅於此而更名紅梅閣。整個建築古樸厚,氣勢雄偉,四週廣植紅梅,冬末春初,梅蕾獨放,萬象更新。“紅梅春曉”為“紅梅公園八景”之一。紅梅閣始建於唐昭宗年間(889年-904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代曾作為貢士試院,後成為道院,傳説號稱紫陽真人的道教南派鼻祖張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煉。
圖為常州名勝古跡——紅梅閣
紅梅閣高17米,分上下兩層,四週原築垣墻,現改為石欄杆。南端有雲鶴紋石坊,下有石級,為出入通道。坊額刻“天衢要道”四字,有明崇禎時題款;兩旁石柱楹聯為“道有源頭,立言立功立德;工無駐足,希賢希聖希天”。閣前院落原植紅梅翠竹,被稱作“常郡之巨麗”,“擬仙都之仿佛”。歷代題咏頗多,閣內外壁間至今猶存紫陽真人石刻像、著經處及建閣碑記等石刻。閣前冰梅石柱,為元代天慶觀牌坊石柱原物,今存其一。此柱石瀝紋起作冰梅狀,其色瑩白有光,清乾隆《常州賦》稱“甲于哥窯”,俗稱冰梅石,裏中傳為奇觀。石柱為圓形,長2.5米,直徑0.40米。
圖為常州采風留影
|名勝四
文筆塔
卷中與紅梅閣左右呼應的有一座八角形樓閣式塔,稱“文筆塔”,是常州文士命名,也是生員舉子常來祭拜之處,祈禱塔神保祐考中進士、金榜題名,這是常州文化勃興的象徵。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常州名勝古跡——文筆塔
|名勝五
天寧寺
常州天寧寺,唐天復年間(901年-904年)始建,初名“廣福寺”,似取普遍給予世間幸福而名。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易名“天寧寺”,取天下安寧之義。原有殿宇8座,堂舍層樓各25座,形成大小建築群,共500余間,佔地130余畝。建築宏偉,裝修富麗,雕塑精美,法會盛大,不愧稱“東南第一叢林”。寺志序中説“法會之盛聞于遐邇,莊嚴妙勝甲于東南”,並非虛妄之語。常州佛寺之大,法會之隆,與京杭大運河之興唇齒相依,相輔相成。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常州名勝古跡——天寧寺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因其曾對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