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運河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發佈時間: 2019-12-09 17:30:0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嘉興篇鑒賞

過盛澤即嘉興,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與7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和春秋以來開的運河有著密切關係。京杭大運河自西北而至,在此折向西南去杭州。春秋時這裡曾名“檇李”。檇李是李子一種,皮色鮮紅,肉多漿汁,其味甜美,嘉興地區特産。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重遊運河圖》——嘉興篇

嘉興在全吳之壤最腴沃,史有“嘉禾穰,江淮為之康;嘉禾欠,江準為之儉”的諺語。在嘉興的湖泊中最大的是鴛鴦湖,以東西兩湖相麗而名,在城南門外,也稱南湖,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並稱浙江三大名湖,明代時佔地120余頃,多河所匯,與大運河通。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城市——嘉興

名勝 煙雨樓

在湖濱岸上,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在晉天福五年(940年)前後建有一座煙雨樓,作為登眺之所,取唐代聞名詩人杜牧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意思而名,名曰“煙雨樓”。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嘉興名勝古跡——煙雨樓

故事一  嘉興三塔的由來

大運河在嘉興城西折流至白龍潭,傳説以潭中有白龍之穴故名。唐人以為這裡有白龍作怪,危害一方,在岸上建造寶塔,企圖請來力大無窮的佛法來鎮住白龍,使潭面風平浪靜,不使居民和運船受到傷害,因此這潭又稱“三塔灣”。一座塔尚不足以鎮住白龍,就建三座,而且佈局呈等腰三角形,象徵古代傳説中的三角靈獸。以佛法與靈獸相結合上去制服白龍。三座塔均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不是可登臨的樓閣式塔,表示專門用以鎮龍,用顯嚴肅神秘。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嘉興三塔

三塔前有三根巨大石柱,叫“石敢當”。塔建之後並未使風浪減弱,除在岸邊砌石防浪以外,還栽置石敢當,以禁壓不祥,所當無敵。後來在縴夫拽繩時常常蹭勒石柱,年深日久,竟將石柱勒出道道深痕,人們就俗稱其為“纖柱石”。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嘉興趣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谷建華個人簡介:

谷建華説古運河之“杭州趣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2001年春,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為續接千年大運河歷史文脈,傳承5000年泱泱大國的厚重文化,在國家相關領導支援下,激發了董事長谷建華先生對歷史文化挖掘和保護的責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發展的戰略眼光組織數十名專家學者,發起了徒步大運河兩岸實地考察,收集素材,開始了創作《古運回望圖》的浩大文化工程。

歷時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長谷建華擔任策劃,眾多知名藝術家共同參與完成了歷史長卷《古運回望圖》。

全卷長210米,高0.83米,用中國畫獨特的散點透視手法與現代水墨技法融為一體,完美地將漕運鼎盛時期京杭大運河的風貌躍然紙上,展現世人。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歷史橫切面的真實的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運輸船舶明顯增多 一派繁忙景象 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川流不息的船舶,助力沿線企業復工復産。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已經恢復往日的繁忙。孟德龍攝3月7日,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社會司召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專家諮詢視頻會 會上,課題承研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介紹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總體思路、大運河資源稟賦及文化價值挖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功能分區和文旅路線設置等方面的考慮。為貫徹落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3月17日,社會司會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省召開專家諮詢視頻會,研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編制思路和重大問題。社會司相關負責同志作會議小結,要求充分認識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入研究、拓展思路、多方諮詢、抓緊編制,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精品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文物保護、資源利用和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佈 《規劃綱要》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個省(市)為規劃範圍,實施期為2018年~2035年,展望到2050年,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文化引領空間佈局“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其中,《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 探密新沂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力打造“蘇北地區旅遊新標桿”。改革開放後,窯灣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古鎮的建築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普查和保護,確認古鎮現存明清建築群813間,建築風格精巧,具有地方特色。窯灣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也形成自己的特色菜肴——窯灣船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