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四大戰略”相互融通

發佈時間: 2019-10-28 11:06:34 |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 作者: 李海楠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本報北京訊(記者李海楠)6月6日,由北京物資學院、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秘書處主辦,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成立一週年成果發佈暨大運河智庫觀察家觀察員60人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發佈了《新時代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八條建議》等成果,公佈了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總召集人、執行召集人和觀察家、觀察員名單,簽署並宣讀了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北京共識”。

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總召集人、北京物資學院校長王文舉教授出席當天的會議並致歡迎辭表示,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物流大動脈,凝聚著中華民族與自然鬥爭和共處的中國智慧,彰顯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世界公認的文化符號和人類共同守護的文化財富。“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是中國大運河流域第一家新型智庫聯盟。”王文舉介紹,將以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成果發佈和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為契機,以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為平臺,攜手聯盟成員單位,通過對大運河沿線文旅、經濟、生態、民生等方面的研究,向上級有關部門和屬地黨委政府報送咨政建議和專題研究報告,為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理事長、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總召集人之一的王佳寧教授在會上介紹,由京杭、隋唐、浙東運河三個維度共同組成的中國大運河,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六省兩市,他表示,“在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之際,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基本態勢進行五項評估和研判六大趨勢,是大運河智庫的研究成果在國內的率先首發。”

據介紹,此次《報告》選取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時間跨度為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31日。《報告》以京津兩市市委、市政府和冀、魯、蘇、浙、豫、皖六省省委、省政府有關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大政策安排進行量化統計與內容分析。

《報告》指出,大運河沿線各省市呈現了不同的基本態勢,其表現為:北京以城市副中心串聯式規劃建設為指向;天津以演繹大運河歷史文脈為抓手;河北以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為宗旨;山東以挖掘齊魯文化資源為本位;江蘇以建設大運河示範區為己任;浙江以串珠成鏈的大運河景點為載體;河南以發展文化旅遊産業為建設方向;安徽以優化空間格局引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報告》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呈現六大趨勢:一是重大決策部署與“四大戰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相互融通,全方位構建區域經濟發展的“橫+縱”新格局。二是大運河文化帶與生態帶、旅遊帶平行站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取向將貫穿全流程。三是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梯次鋪排,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新模式將陸續呈現。四是以文化引領、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理念、新要求,創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治理方式。五是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的率先釋出,以及被認可或肯定,將持續考驗沿線各層級政府的施政智慧。六是推進體制機制調整和區域政策整合互為依賴,大運河文化帶治理的長效機制逐步顯現。

此外,作為成果之一,會議還同期發佈了《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八條建議》,其中包括全方位融入國家戰略和京津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文旅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作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依託和抓手、在大運河沿線省市率先進行地方立法、全方位接軌世界運河文化規則、第三方評估和政府購買服務對接、構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長效機制等多方面內容。

正是借助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的影響力和廣泛的社會效應,中國大運河智庫觀察家觀察員60人論壇才得以成立。6月6日當天的會議通過並共同簽署了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北京共識”,其中包括: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服務黨中央、國務院和大運河流域省(市)委、省(市)政府決策,將密切跟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頂層設計安排,回應現實關切,注重身體力行,樹立系統思維,強調整體觀念。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運輸船舶明顯增多 一派繁忙景象 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川流不息的船舶,助力沿線企業復工復産。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已經恢復往日的繁忙。孟德龍攝3月7日,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社會司召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專家諮詢視頻會 會上,課題承研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介紹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總體思路、大運河資源稟賦及文化價值挖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功能分區和文旅路線設置等方面的考慮。為貫徹落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3月17日,社會司會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省召開專家諮詢視頻會,研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編制思路和重大問題。社會司相關負責同志作會議小結,要求充分認識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入研究、拓展思路、多方諮詢、抓緊編制,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精品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文物保護、資源利用和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佈 《規劃綱要》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個省(市)為規劃範圍,實施期為2018年~2035年,展望到2050年,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文化引領空間佈局“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其中,《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 探密新沂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力打造“蘇北地區旅遊新標桿”。改革開放後,窯灣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古鎮的建築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普查和保護,確認古鎮現存明清建築群813間,建築風格精巧,具有地方特色。窯灣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也形成自己的特色菜肴——窯灣船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