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
         

邯鄲——大運河的原鄉(二)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29:43 | 來源: 邯鄲日報 | 作者: 李春雷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邯鄲——大運河的原鄉(二)

東漢末年,各地豪強紛紛討伐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自領冀州牧,據守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軍事割據勢力。

袁紹的駐地,便是鄴城(位於今邯鄲市臨漳縣境內)。

然而,由於諸侯割據,長期戰亂,黃河之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建安八年(西元203年)4月,曹操兵臨鄴城,但終因糧草供應不濟,無功而返。次年春,曹操再攻鄴城。為通糧道,其于淇水入黃河處築堰,“遏淇水入白溝”,漕船因而可從許都(今河南許昌)直抵鄴下。《水經注》載:“魏武開白溝,因宿胥故浹而加其功也。正是由於白溝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員和軍需,曹軍才得以攻克鄴城,並最終將袁氏集團余部消滅。

曹操攻佔鄴城後,即以此為大本營,運等帷幄,興修水利,並以白溝為主幹河道,先後開鑿了睢旸渠、平虜渠、泉州渠、利漕渠和新河等,南通江準,北探幽燕,“平原幹裏,漕運四通”。據《三國志 魏志》記載:“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于江準。”

西元216年,曹操被封為魏王。因此,他更是以鄴城為王都,修宮建殿,高築銅雀,乃文乃武,經略天下。

白溝,使得華北社會經濟迅速發酵。一時間,中山酒、真定梨、故安棠、信都棗,朝歌綾羅、襄邑錦繡、凊河縑戀、房子緜纊等等南北美食、東西俏貨,像養分像氧氣,在白溝的脈管裏你來我往,交匯融通。

華北平原棲惶惶的臉頰上,終於重新泛起紅潤,麥粟如海,雞豚遍地;桑果香,鶯歌燕舞。黃髮垂髫,民勤民樂,城鎮衠巷市場繁榮。

此景此情,人眼入心。曹丕感慨萬千,詩興大發:“野田廣開闢,川渠互相經。”於是,以“三曹””“七子”以及蔡文姫為代表的鄴下文人,便時常將白溝的浪花與帆影打撈上岸,掬于掌中,細細品味,結晶為名篇佳構。

這一眾情詞並茂、剛健雄奇的詩賦,開創一代文風,被後人譽為“建安風骨”。

四通八達的水網,恰似曹魏的根脈,深深地探人遠遠近近的鄉村、大大小小的城鎮,緊緊地將北中國聚攏在一起,從而使其成為實力最為雄厚的中原霸主。而後,司馬氏也正是腳踏曹魏根基,手握曹魏重兵,滅蜀吞吳,一統天下。

根深必然葉茂,葉茂才能花繁。魏晉之後,鄴城仍然發生著精彩蝶變。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王朝,陸續在這裡建都。

可以肯定地説,彼時的鄴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最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

顯然,此時的白溝,已初具運河維形。

如果説大運河的濫觴,可以遙想到吳越時期的邗溝,那麼,毫無疑問,在整個北方,為大運河奠定根本基礎的,就是當時規模最大、水系最為成熟的白溝。

由此可以確定,以鄴城為中心的白溝,正是大運河最主要的肇始地。

那麼,邯鄲,自然就是大運河的原鄉!

作者:李春雷

摘自《邯鄲日報》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