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看“揚州擔當”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26:38 | 來源: 新華日報 | 作者: 李鑫津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2500年前,古邗溝的開鑿,挖開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土,使揚州成為大運河的“生長原點”。2019年9月,新一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又將如約在揚州開幕。

2500年來,作為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揚州對運河始終有一種融于血脈的責任感。2014年6月,揚州牽頭“申遺”成功,令中國大運河這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産為世界矚目。如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成為揚州人再出發的新目標。揚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幹在先、走在前,全力打造國家文化公園,爭做運河遺産保護,運河生態文明、運河文化産業、運河特色鄉村建設和運河文化研究與國際交流的示範,體現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保護:做好“聚合文章”體現“揚州擔當”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揚州將中央的要求、省委的部署和揚州的實際緊密結合,著眼于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在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的同時,聚集各種資源,聚合各方力量,大手筆佈局,大力度推進,在服務國家戰略中體現“揚州擔當”。

服從服務國家戰略,揚州把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近年來,當地沿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廊道規劃建設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態走廊,將沿江岸線的82.4%劃為岸線保護區和控制利用區……在高郵,圍繞大運河沿線生態保護,建設10個生態中心、111個公園,整治3000多條河道溝渠,“十百千萬”工程涵養生態,大運河水體得到明顯提升,“一江清水向北流”,水清岸綠的大運河更顯詩情畫意。

為了做靚“生長原點”,揚州還以運河沿岸水利風景區、歷史街區、名鎮、工業遺産區、重點文化景觀區等為依託載體,充分調動相關産權管理機構的積極性,重點推進了寶應劉堡閘、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運河邵伯古鎮段遺産、淮揚運河主線廣陵段保護及環境整治工程,同時,將玉雕、古琴、刺繡等“非遺”資源活化轉化作為運河文化保護的重要內涵延伸。

傳承:做好“融合文章”提出“揚州方案”

大運河是“動的文化”“活態的文化”,而文化活態傳承的抓手在文旅融合。為此,揚州連續12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邀請世界運河城市的專家學者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支招。大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招商引資,加速業態整合,加強模式創新,開發新的文創産品,培植新的文旅産業。

規劃4.5平方公里,集文創、旅遊、商業、休閒、居住等多種業態于一體,揚州華僑城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項目呼之欲出,這體現了揚州文化特色,通過創新旅遊産品業態,打造大運河沿線城市旅遊生態高尚社區、美麗鄉村示範項目,滿足現代人求新求變的審美需求,與國家5A級瘦西湖風景區相得益彰。

今年,揚州啟動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博物館由一座四層主體建築和一座百米高的大運塔組成,主體建築形似破浪前進的船,將全流域、全時段展示大運河2500年發展歷程,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最重要標誌。

依託大運河文化資源,揚州培育沿線新經濟帶,促進運河文化旅遊休閒産業品牌、文化創意品牌、金融投資品牌等跨界融合。以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抓手,厚植景區優勢,“三把刀”休閒體驗區初具規模;以基金金融業為突破,加大風投、創投、各類基金、融資租賃等機構的引進力度,打通經濟血脈;以文創産業、大健康産業為支撐,圍繞華僑城片區、三灣片區、唐子城片區,規劃健康産業園區、文創街區,提升産業層次。

位於古城區的仁豐裏是揚州四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在歷經6年的“文”火慢燉之後,由內而外閃現出文化因子,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不僅為了欣賞古街巷、古建築,更多的是領略揚州人的“文范兒”。揚州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李廣春告訴記者,揚州採取修舊如舊的方式,在景區、社區、街區復興老揚州的市井生活,整治老街道,恢復老字號,讓人們記住揚州的老味道,使文化旅遊有了全新的體驗,讓揚州人的文化生活成為對外展示的一道亮麗風景。

利用:做好“化合文章”彰顯“揚州智慧”

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帶,也是經濟帶、城鎮帶。讓大運河文化成為推動城市發展、提升市民素質的重要力量,揚州一直在嘗試。運河文化正在重塑揚州的城市氣質,過去“皮包水、水包皮”的消費城市正在向創業、創新、創造的科創名城、文化旅遊名城轉變。

位於城南的智谷,是揚州科技産業綜合體建設的佼佼者。短短兩三年,這棟科技産業綜合體就吸引了97家企業入駐,畝均創造稅收350萬元,是製造業畝均稅收10倍以上。像優客工場、智谷這樣的立體雙創空間,在揚州遍地開花,如今,一座座科創綜合體拔地而起,一條條創業街陸續開張,一個個創業典型不斷涌現。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溢出效應正在顯現,發力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揚州製造正在轉身揚州“智造”。去年8月12日,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中星北斗衛星遙感産業園正式落戶;當年10月19日,總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騰訊儀征東升雲計算數據中心簽約。不到一年的時間,兩個百億級重大項目落子揚城,一個大運河沿線有影響力的大數據産業新基地正加快建設。

李廣春表示,對運河文化資源的利用是實現保護的最好形式,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使千年流淌的運河變成享用不盡的發展源泉。

如今,歐洲的多瑙河、米迪運河華麗轉身,成為世界著名的線性景觀和旅遊地。對標世界,揚州正以運河為情感紐帶,與世界文化交匯、經濟交融,朝著建設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的目標,凝聚共識,付諸行動。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揚州讀懂大運河畔的中國故事。

推薦閱讀
江蘇揚州:京杭運河特大橋復工建設忙 自復工以來,331省道江蘇寶應段改擴建工程京杭運河特大橋建設工地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增加施工力量,確保年內建成通車。
蘇州運河文化遺産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産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淮安市淮安區裏運河三堡水源地建設通過省級驗收 原標題:裏運河三堡水源地達標建設通過省級驗收4月9日,由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相關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我區裏運河三堡水源地達標建設進行考核驗收。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源地建設和保護,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的意見》相關文件精神,全力打造裏運河三堡水源地。驗收組對我區在保障供水安全、水源地整治、水源地隔離防護、水質監測及水源地規範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意三堡水源地達標建設通過省級驗收。
無錫地鐵4號線貫通大運河 經過近200天的不懈努力,近日,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黃巷站至盛岸站盾構區間右線隧道順利貫通。地鐵建設單位負責人介紹,若在穿越過程中參數控制不當,極易造成河水貫通、土層坍塌的風險。區間線路出黃巷站後沿鳳翔路直行,側穿鳳翔苑、麗新路引橋、公交車維修基地及鳳翔路高架,下穿京杭大運河及駁岸後到達盛岸站。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