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丨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助肯變竹為“寶”
新華社內羅畢10月31日電 綜述|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助肯變竹為“寶”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 林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10月31日聯合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和肯亞地方政府,在肯亞布西亞郡啟動竹業種植培訓和技術轉讓項目,以促進該國竹産業可持續發展,變竹為“寶”。
布西亞郡位於肯亞西部,毗鄰維多利亞湖,林業資源豐富。這個全稱為“通過生態系統恢復提升生計並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肯亞竹子技術轉讓合作”的項目得到了肯亞野生動物研究和培訓研究所、肯亞林業研究所及中肯兩國相關高校、機構支援,預計惠及數千農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項目部主管王國勤表示,該項目旨在提升人們對竹林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認識,從而提高肯亞竹産業品質和規模,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竹子主要産于亞洲、美洲和非洲地區。然而,由於很多國家和地區對竹子的價值缺乏認識和缺少利用技術,竹子的利用率較低。例如在非洲有數十個國家擁有天然竹林,但其大部分竹林未得到重視,竹産業沒有得以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最早開發和使用竹子的國家之一。在中國,竹産業覆蓋範圍非常廣泛,從造紙和腳手架到豪華地板和食品生産,竹子都被用作原材料。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中方提出建設中非竹子中心,幫助非洲開發竹藤産業。這成為中國林草人對非開展竹藤合作的根本遵循,力求幫助非洲國家點“竹”成“金”。
據項目技術專家、中國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樓一平介紹,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項目預計佔地100公頃,將産生巨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他説,經過多次田間走訪、培訓、竹製品展示等等,肯亞農民了解了竹産業,如今有很多農民主動學習並種植竹子,希望該項目能成為中肯合作的又一張名片。
肯亞布西亞郡負責環境和氣候變化事務的官員丹·奧皮利奧表示很感激中國專家的到來。他説,肯亞竹子雖多,但因缺乏先進理念和技術,農民大多只會用竹子建造籬笆,長期守著竹林難致富。“我們希望中國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能幫助肯亞將身邊的竹資源轉化為惠及農民、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商品。”奧皮利奧認為,大面積種植竹子也將助推肯亞實現本國的“150億棵樹”種植倡議。
來自布西亞郡的農民祖德·奧古拉説:“我以前不知道竹子可以做成樂器、傢具等等,自從中國專家來肯亞免費教授竹業知識,我才發現竹子如此珍貴。”他説,自己將虛心學習中國理念和技術,在家裏的3公頃土地種上竹子。
據介紹,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項目週期為2024年至2026年。該項目計劃進行竹林河岸修復試點,總結並推廣經驗,並以此提高肯亞的生態修復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為中非合作和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