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一帶一路網> 科技創新>

我在南海做科考

2024-10-22 10:0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隨船遠航,和科考零距離。

在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賈永剛擔任首席科學家的“南海北部海床流體遷移致災機理重大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航次編號:NORC2024—3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用航次上,共有來自9家科研院所的50余名科研人員。他們有的是第一次出海,有的已出海10余次;有的是一路讀海洋相關專業的,有的則是出於對海洋的好奇半路轉行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熱愛海洋研究,有著自己的“海洋夢”。

周遠:希望能早日實現水合物的商業開採

目前在嶗山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周遠,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水合物的微觀力學性質研究。

在博士研究生入學時,出於對水合物的興趣和好奇,在導師的指導下,周遠開始了含水合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研究。含水合物儲層的工程地質力學問題關乎著水合物的安全開採,“希望自己目前的研究工作能為揭示儲層力學性能劣化機理添磚加瓦。”周遠説。

△周遠做學術報告。

周遠告訴記者,從水合物的角度來看,我國南海水合物資源儲量豐富,我國分別在2017年和2020年在南海進行了兩次試採工作並取得了成功,在南海持續開展科考工作,一方面有利於探明南海的資源儲量,另一方面能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科學問題。

這是周遠第一次出海,但他適應很快。“通過參與共用航次,和海洋領域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在學術上進行了多次探討和交流,他們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拓寬了我的科研視野。同時,也讓我對海洋觀測手段如OBS、ROV等有了新的認識,大大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周遠説。

周遠期待,能夠早日實現水合物的商業開採。

劉凱:努力為深海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從碩士研究生階段開始接觸海洋科考調查的劉凱,深愛上了這個行業,也堅定了他畢業後繼續從事這一行業的決心。於是,畢業後就選擇了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要從事海洋高解析度地震探測數據採集和處理方法研究。

△劉凱在進行作業前檢查。

在共用航次中,劉凱所在課題組負責深拖式高解析度多道地震探測數據的採集。海洋高解析度多道地震探測是獲取海底淺部沉積物結構特徵和物性定量表徵的有效手段,在海洋地質災害評估、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和深海礦藏勘查等方面都能夠取得顯著的應用效果。

在劉凱看來,共用航次提供了寶貴的深海探索機會,其對於整合科研需求、促進技術應用、實現協同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南海科考的未來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我還會繼續堅持在自己專業領域深耕,努力從深海近底地球物理探測角度為深海資源調查、海洋工程勘察、地質災害評價等研究提供不同維度、不同尺度的觀測證據和支撐資訊。”劉凱説。

孫志文:能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一點點貢獻,我就滿足了!

博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的孫志文,現在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做博士後,主要從事海洋工程地質原位長期觀測。

△孫志文在進行CTD取樣,用於測量海底溢出到海水中的甲烷氣體含量。

南海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但深海底高壓、低氧、低溫的限制導致海底原位探測極難。“我主要做海底原位觀測,具體是通過聲—電—孔壓監測的方法對水合物開採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相當於在海底資源開採前做預案,對資源開採後可能引起的環境效應進行預估,並建立其相應的監測預警體系,將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防患于未然。”孫志文介紹道。

2016年至今,孫志文出海已十多次。在他看來,共用航次考慮了科學創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十分科學。

海洋觸手可及,但人類對海洋的探測區域不足整個海洋的5%。南海海洋資源豐富,海底工程設施眾多,有海底電纜、光纜、海上風電、石油開採平臺等諸多海洋工程設施,南海科考未來也會越來頻繁。

“將來我會繼續堅持在這個領域深耕,突破深海海底原位長期觀測的卡脖子難題,為保護我國深海資源開發保駕護航。”孫志文告訴記者:“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想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哪怕只有一點點的貢獻,也滿足了。”

田兆陽:努力探索更多海洋科學未知

2019年在日本訪學期間偶然機會聽賈永剛教授講授海洋工程地質課程,自此,田兆陽對海洋領域科學研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幾經考慮,最終在2022年選擇辭去體制內工作到中國海洋大學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海洋環境地震學方面的研究。

△田兆陽在做試驗。

在田兆陽看來,海洋科學研究具有顯著的學科交叉特點,共用航次中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在首席科學家和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展深入交流,使大家從不同角度了解海洋、研究海洋,更加促進了海洋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成果産出。

“隨著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越來越多的先進科考船、調查裝備入列,未來幾年一定會迎來南海科考事業的蓬勃發展。”田兆陽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我會選擇持續在這個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努力在探索更多海洋科學未知的同時,開展相應的技術裝備創新,為海洋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黃明攀:我想解決如何更好保護海洋的問題

當初出於對自然的興趣選擇生態學專業的黃明攀,在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未知的海洋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就選擇來到廣州海洋實驗室從事海洋生態學的研究,主要關注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分佈格局、驅動因素和全球變化的影響。

△黃明攀從CTD中取深層海水用於過濾水體微生物。

在黃明攀看來,南海科考能夠幫助我們獲得關於南海珊瑚礁以及深海生態系統的第一手資料,對更好地利用和保護南海資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是我的第二次出海科考,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共用航次機制。”黃明攀説,共用航次機制非常好,能夠大大節約單個課題組開展工作的經費。同時,船上有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科研人員,能夠互相交流,有利於碰撞出學科交叉的火花。

“要想對南海有全面、深入的認識,開展常態化科考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以後還有參加南海科考的機會,我一定會積極參加。”黃明攀對記者説。

來源:《中國報道》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攝影:李士萌、李英菁

編審:趙珺

【責任編輯:劉夢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