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一帶一路網> 要聞速遞>

從敦煌文化中探索中拉文明互鑒之路

2024-10-14 09: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悅 記者 傅瑞

“這是一片歷史與文化的沃土。”即將結束在中國甘肅敦煌段的行程時,巴西全國青年理事會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拉菲拉·索薩·門德斯·席爾瓦腦海裏浮現出一幕幕場景:尋訪莫高窟,遊覽月牙泉,體驗敦煌夜市,眺望落日晚霞……這一切,定格成了她記憶中的“敦煌印象”。

“在敦煌,隨處可見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與互鑒的印記。”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

9月18日至26日,來自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宏都拉斯、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25名青年代表在甘肅和北京兩地參加2024年“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培訓交流營,旨在加強中拉文明互鑒,攜手共促中拉青年發展。

  敦煌莫高窟,拉美青年代表合影留念。李悅/攝

莫高窟是連接現在與過去、東方與西方的橋梁”

從敦煌市區出發,途經無垠戈壁和連天公路,在漫漫黃沙之中,被稱為“一生中必須去一次”的莫高窟逐漸顯現出身影來。這座古老石窟1700多米長的斷崖上,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著西元4-14世紀之間開鑿的700多個洞窟,內有45000多平方米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

在莫高窟,拉美青年觸摸到了中華文明的千年脈絡。

進入323窟,阿根廷共和國方案黨青年團國際關係書記聖地亞哥·加西亞·文賽端詳著北壁西側繪于唐代初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西域商人牽著載滿貨物的駱駝與東方商隊相遇的生動畫面,讓他驚嘆不已。

“中國將古老的莫高窟保存得如此完好,令人大感驚奇。”文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敦煌石窟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厚重感,更直觀地表現了中國在文物保護上取得的成就。

在黑暗的洞窟內,隨著冷光手電筒的光柱來回掃動,哥倫比亞文化部青年事務地區顧問吉娜·巴伊特·阿爾瓦拉多試圖看清壁畫上的每一處細節。“藏金閣的經書是哪個歷史時期留下來的?”“當地是怎麼進行文物保護的?”“洞窟內的佛像與壁畫得到過修復嗎?”23歲的她是團裏年齡最小的代表,一路上,她向翻譯人員“連環”發問。

在拉美青年看來,莫高窟不僅是審美的藝術,也是解讀文化與歷史的密碼。通過此次敦煌之行,秘魯國會議員阿萊航德羅·姆南特·巴裏奧斯發現,中國的一件件文物,都對應著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

“在敦煌石窟,大家可以看到大量描繪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文化交流的生動畫作。”講解員一邊走,一邊介紹各洞窟的歷史典故:從第296窟的壁畫上可以看到,許多西域客商長期住在敦煌一帶,再現了當時西域人文交流的繁榮景象;第16窟和17窟存放著西元5世紀至11世紀初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為研究古代中外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文獻資料……

作為此次行程的“中國通”,巴西馬列主義組織“主權”宣傳工作負責人、歷史學家伊恩·卡馬戈在學校教授馬克思主義課程,讀過多本關於中國歷史與革命的書籍。但進入“書本外的中國”,來到莫高窟,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經歷長達五百多年的殖民後,巴西的許多歷史已經被人們遺忘。”卡馬戈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而莫高窟卻讓我有幸見識到中國藝術和文化千百年的傳承與變遷。”

“敦煌文化延續上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張善慶指出,敦煌文化凸顯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

“中國讓古老的文物再次‘活’了起來,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文賽認為,莫高窟不僅是中國的珍貴歷史文物,還展現了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融合,是連接現在與過去、東方與西方的橋梁。

“我相信,今天我們能欣賞到莫高窟這件獨一無二的世界文化遺産,得益於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修復和維護方面的努力。”阿爾瓦拉多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感慨道。

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敦煌文化煥發新生機

自從被西方發現後1個多世紀以來,莫高窟經歷了“看守式保護”“搶救性保護”,再到如今的“科學性保護”:建成“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推出“雲遊敦煌”,推動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工作,成立“絲綢之路文物科技創新聯盟”,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如今,莫高窟與敦煌一起被賦予了新的歷史與文化的使命,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自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倡議,其中有21個國家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區。2014年,習近平主席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期間提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強調要堅持交流互鑒,鞏固世代友好,並宣佈于2015年啟動“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此次全國青聯主辦的“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培訓交流營活動,旨在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倡議,增進中拉青年交流合作,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團結凝聚青年力量。

儘管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大陸,但中拉交流往來已有數百年曆史。16世紀下半葉,一艘滿載中國絲綢和瓷器的商船從菲律賓駛向墨西哥,拉開了中國與拉丁美洲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序幕。到了近現代,共同的反帝反殖民事業讓中國與拉美命運相連,文化上也形成了諸多共通之處。在中國,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等拉美作家的作品受到無數文藝青年追捧;熱情奔放的拉丁音樂和舞蹈融入越來越多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在拉美,中國革命領袖是一代又一代左翼青年的精神偶像,他們相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將引領拉美通往光明的未來……

“中國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區都曾深受殖民之苦,都曾艱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之路。”古巴青年藝術家組織薩伊茲兄弟會主席亞塞爾·托萊多·加爾納切認為,相似的歷史遭遇,為中拉開展平等的文明交流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和拉美對彼此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墨西哥國家藝術中心中國新年文化節主席亞裏德·裏茲克·科瓦魯比亞斯因喜歡中國武術而與中國結緣,這是他第三次來訪中國。在他看來,此次“未來之橋”活動對增進中拉人民友誼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中拉雙方能在更深層次增進相互理解,為促進中拉文明互鑒和創造共同未來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文明互鑒為世界帶來和平的希望

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文明倡議中強調,“我們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

“中國是調和地區衝突、消除發展不平衡的榜樣。”宏都拉斯駐華使館一秘費喬納·費爾南德斯認為,中華文明中的“和平”基因,不但使得“中國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拉美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並從中獲益。

阿萊航德羅認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推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能為解決分歧提供對話協商的渠道,為世界衝突地區帶來和平的希望。加爾納切認同中國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我們應從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理念中學習如何尊重文化差異”。

“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增進了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的對話和了解。”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青年團全國文化事務委員恩格莉·奎瓦表示,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有助於各國以平和理性的態度面對分歧,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她希望中拉青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平等對話交流,在差異中尋求共識,引領中拉友好關係駛入新航程,為世界文明的傳承與創新發出青年之聲。

秘魯聖馬丁省省長辦公室主任若昂·阿爾法羅·索裏亞諾堅定支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他表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十年來,中拉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夥伴網路不斷擴大,戰略對接也更加緊密。“中拉雙方應堅持多邊主義,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對話,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正義和繁榮。”

【責任編輯:殷曉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