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非洲青年與世界接軌——訪衣索比亞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
【非洲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阮紫嫣
“我曾在2018年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習近平主席提出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轉眼間6年過去了,已經有17個魯班工坊在15個非洲國家落地,我也參與了魯班工坊的建設,感到非常榮幸。”衣索比亞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2022年,衣索比亞勞動與技能部部長穆費裏亞特在天津參加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時説,非洲在工業技術和人才資源的發展上,都要追隨世界的腳步。這句話讓江絳印象深刻。“我們的魯班工坊,其實很大程度增強了非洲發展先進工業技術的底氣。”
在一次參觀考察當地太陽能電池板工廠時,江絳發現工廠裏有國際援建的自動化生産線,也有工業機器人,但卻沒有人會操作。“我想這就是我們建設魯班工坊的意義——通過開展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技術培訓,幫助當地企業化解尖端技術人才缺失的‘痛點’問題,紮實推動當地的工業化進程。”
埃塞魯班工坊在2021年4月28日揭牌,由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與埃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合作建立。項目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對接埃塞合作院校的製造技術、電子與通信技術、電氣與控制技術3個本科專業以及電氣自動化與控制技術1個研究生專業,提供學位教育與技術培訓。現在,已經有1600多名學生通過埃塞魯班工坊的培訓,走向本土企業或國際企業的崗位。
“看到學生們一步步成長起來,我打心眼裏為他們感到高興。”江絳説。他的學生尤納斯從本科起就在工坊培訓,研究生還沒畢業就已經被當地一家國際知名企業錄取,假期還會去坦尚尼亞開展技術支援工作。“尤納斯跟我説,這家企業驚訝于他出色的技術能力,他特別感謝能在一個如此接近實際工業生産的環境中學習。”
除了為本土培養更多高技術人才,魯班工坊還成為推動非洲與國際新興工業技術接軌的助推器。今年6月,江絳帶著學生赫諾克去重慶參加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參賽前,赫諾克在埃塞魯班工坊進行了系統化的培訓,最終在19個國家中獲得第9名,在非洲地區位列第一,成績非常亮眼。但同時,江絳也發現一些非洲選手甚至沒有順利完成比賽。“在現場觀賽的埃塞勞動與技能部官員也認識到了差距,表示非洲不能關起門來發展,要放眼整個世界。通過這場國際化賽事,他們對中國的魯班工坊認可度更高了,對培養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
江絳説,埃塞魯班工坊將在今年年底派出更多當地師生來中國學習,而新的一批技術裝備也正從中國發往埃塞。這三年來,埃塞魯班工坊為世界銀行的東非職教一體化項目提供了培訓服務,培訓對象不僅來自埃塞,還包括肯亞、坦尚尼亞等東非國家的職教人才,前段時間南非的職業技術培訓機構也參與合作。“可以説,埃塞魯班工坊的知名度正在逐步提升、輻射力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很多人問我,非洲的物質生活條件相對落後,為什麼還要在那兒紮根十多年呢?”江絳感慨地説,“我曾在2011年以一名自動化職業技術教師的身份來埃塞做援助工作,回國後得知當地師生聯名向中國大使館請求我和妻子繼續回去執教。這讓我非常感動,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我便又回到了這片熱土。”
十多年來,江絳在非洲已經教過3000多名學生。他説,像他這樣的援外工作者之所以能如此堅定,就是因為看到中國的援助切實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這是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寫照。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0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