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得響、效果好”!“數”説纍纍碩果 中非合作惠及兩國人民
央視網消息:2021年以來,中國已經在非洲實施了一大批的“小而美”項目,打造出不少“叫得響、效果好”的援助品牌,其中就包括菌草技術。
菌草最早就來自非洲,經過中國科學家林佔熺的改良,研製出了巨菌草這一品種。巨菌草一年種植,可連續收割超過20年,用它作為培養料代替木材,也可栽培香菇、靈芝等多種菌類,還可廣泛生態治理、生物質能源製備、新型清潔能源等用途。
在非洲大陸,許多國家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土地貧瘠和環境惡化進一步加劇挑戰,引入中國菌草技術為當地農民帶來新的希望。
通過種植菌草,農民不僅可以獲得優質的牲畜飼料,還可以利用菌草栽培食用菌創造收入來源。近些年來,在中國農業專家的幫助下,盧安達、坦尚尼亞、中非共和國等非洲國家的民眾紛紛與菌草技術結緣,這株與眾不同的“中國草”,已經成為非洲多國農民擺脫貧困的“幸福草”。
中國農技跨越山海 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
位於非洲中東部的蒲隆地降水充沛,自然條件適合水稻生長。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向蒲隆地派遣農業專家組。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們在蒲隆地手把手教授當地農民現代化的種植技術。
中國農業專家楊華德從2015年起一直堅守在蒲隆地,中方專家設立的水稻減貧示範村讓“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儲蓄”成為現實。
中國農作物品種和農科技術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中國的雜交水稻推動非洲多國水稻産量從每公頃平均2噸提升到7.5噸,中國的菌草技術帶動當地數十萬人增收,成為幫助非洲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致富草”和“幸福草”。
“減貧惠農工程”是中國同非洲國家共同實施的“九項工程”之一。在“減貧惠農工程”中,中國立項實施了47個減貧和農業項目,培訓了近9000人次農業人才。
厄利垂亞學生:把漁業養殖技術帶回非洲
中國將農業技術推廣到非洲,不僅要“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來自厄利垂亞的海勒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從事漁業産業發展的學習和研究。
海勒來自非洲的厄利垂亞,已經在中國留學快一年了。在導師的帶領下,海勒來到無錫的羅非魚保種基地,學習種魚親本選育、繁育,以及運輸等知識。
目前,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有在讀的非洲碩、博留學生45人,2024年還將有130多名非洲技術和管理官員來華參加培訓研修項目,把中國先進的漁業養殖技術帶回非洲。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長期以來對非洲國家的務實合作工作,贏得了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的認可。研究中心以中國理念和技術,帶動非洲各國漁業共同發展,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漁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中非農業務實合作 碩果纍纍
一個個“小而美”的合作項目讓中非間的務實合作進一步加深。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框架下,中非農業務實合作碩果纍纍。
數據一:24。10年來,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帶動非洲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産30%至60%,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
數據二:7年正增長。截至目前,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産品金額已實現連續7年正增長。2021年11月份,中國宣佈為非洲農産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縮短檢驗檢疫時間,擴大關稅豁免。獲得輸華準入的非洲農産品進口隨之快速增長。
數據三:同比增1733%。隨著非洲農産品輸華“綠色通道”的完善,2023年,中國從南非進口鮮梨同比增長高達1733%,從肯亞進口牛油果金額同比增長也達624%。中國農作物品種和農科技術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而非洲的特色農産品也跨越山海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