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華麗數據的背後,藏著一些重大變化
我們要看到數據背後
所展現的結構性、長期性的力量
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發展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其中出口14.26萬億元,增長6.7%;進口10.57萬億元,增長5.4%;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10.6%。按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5萬億美元,增長3.5%。和2023年全年按人民幣計價微增0.2%、按美元計價縮減5%相比,2024年前7個月外貿反彈強勁,顯著好于各方預期。
過去幾年,世界貿易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經濟體增長疲軟、新冠疫情衝擊、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等,都令國際貿易成本增加、環境惡化、擴張放緩。在我們難以控制或影響這些外生變數的情況下,如何向內練好內功、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是在困難條件下主動積極有為的應有之義。今年前7個月的外貿成績單充分表明,我國外貿提質增效、穩規模優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果。
首先,雖然我國外貿作為世界貿易的一部分,難免受到全球形勢的影響,但目前來看,我國的表現要好于全球整體。根據WTO的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額下降了2%,而同一時期我國外貿按美元計價則是增長了1.5%。可以説,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已經度過了後疫情的困難時期,恢復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充分展現了我國外貿的韌性和活力。
其次,高品質發展需要有數量的增長,但更體現在結構的優化,這一點在我國出口産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結構的變化上得到充分的表現。前7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産品8.41萬億元,增長8.3%,佔我出口總值的59%。事實上,機電産品很早就成為我國的首要出口産品,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機電産品出口主要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行的,即我國進口中間産品和零部件,加工組裝出口最終産品,雖然貿易額很高,但國內附加值有限。其中手機、電腦、家電等消費電子類産品都存在這樣的現象。而經過最近20年我國本土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國在中間品的生産和研發上取得巨大進步,對進口中間品的依賴度顯著降低,同時本土企業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不僅在國內市場上還是在出口市場上,很多都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這種變化在消費電子産品領域尤為顯著,小米、美的、聯想等已經成為我們的出口主力。
同時,在零部件上,我們也已經由依賴進口轉變成大量出口,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8158.8億元,增長11.6%,積體電路出口6409.1億元,增長25.8%。雖然在高端晶片上我們仍然受制於人,但在傳統晶片上,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汽車出口近幾年實現爆髮式增長,並迅速超越南韓、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産業是機電産業的集大成者,是代表一個國家工業化水準的標誌性産業。我國借助汽車電動化的技術轉型機遇,在電動汽車領域一馬當先,也帶動了整體汽車工業的能力。前7個月我國汽車出口4628.6億元,增長20.7%,已經超過手機出口額。相應地在貿易方式上,一般貿易佔比已經達到64.7%,而加工貿易僅佔17.4%,表明我國外貿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我國企業在積極地向微笑曲線兩端奮勇攀登,不僅在技術、品牌上自立自強,也在國際市場渠道上通過跨境電商等方式掌握更多話語權。
第三,我國外貿地理結構更加多元化,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成效巨大,推動世界經濟向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我國一直致力於與世界各國發展互利經貿合作,但發達國家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産業優勢上,曾經長期在我國外貿地理結構佔據主導地位。但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不斷增長,發展中國家作為我國外貿夥伴的地位日漸提高。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我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升級,發達國家在我國出口中的佔比反而是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佔比則是上升的。這説明我國産業升級的結果是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互補性在增強,而與發達國家的競爭性在增強。特別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産業與發達國家的現有産業存在較強競爭關係,如汽車産業。而多數發展中國家處於工業化初期,對我國中間品和資本品的需求較大,對吸收我國中高技術製造業産能有更大價值。同時,我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支援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在當地開展對外投資,也推動了其工業化進程,同時培育了我國工業品的出口市場。因此,在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呈現出更強的互利共贏關係,對於促進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推動南方國家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2024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發展成績令人振奮,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數據背後所展現的結構性、長期性的力量。只要我們堅持創新引領的高品質發展,堅持打造新質生産力,持續提升産業技術實力,我們一定能夠突破當前面臨的短期障礙和制約,保持外貿健康穩定增長,並助力我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作者:屠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