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一帶一路網> 智庫解讀>

范恒山:強化區域協調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2024-06-04 09:3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3年12月5日,由人民日報社和中共江蘇省委主辦的“新征程上推動高品質發展理論座談會”在江蘇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會議並作了《強化區域協調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保障的作用》的主旨講話。現將講話全文刊發如後。

高品質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而區域協調發展既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顯著標識,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應緊扣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化解突出矛盾與問題,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一、區域協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內容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涉及城鄉協調發展,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共建共用,重要領域的區際協調聯動等,所有這些,也構成了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內容。

(一)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縮小城鄉差別,形成互促互補、共同繁榮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區域發展不協調,主體是城鄉發展不協調,關鍵是農村發展薄弱。鄉村不振興,國家經濟高品質發展無從談起,全國現代化也無法圓滿實現。如果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最為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那麼,推動高品質發展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堅持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實現鄉村振興,通過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但鄉村振興難以完全依靠農村自身實現。城市是優質資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且城市的發展長時期受惠于農村的廉價資源要素和農産品的支援。城市應存反哺之心、盡輻射之職,通過體制創新,推動以工補農,引領農村一道共同實現繁榮富強。

(二)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保障人民平等發展權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主義制度在保障每個公民平等的人身權利和同等的發展機會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政府提供的一般性、普惠性服務,應是所有人群平等享有的權益與福祉。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高品質發展的核心任務。推進高品質發展,不僅要在大力發展生産力的基礎上持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更要堅持和維護公平正義,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在地區間、人群間的均等化水準。從當前實際看,城鄉間,城市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間基本公共服務存在著顯著差別,地區間共建共用水準較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準和均等化程度,反映著高品質發展水準和現代化建設程度,應堅定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堅持發展支撐、政策引領、戰略推動、體制倒逼,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均等共用水準。

(三)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破除區域分割,形成各重點領域協同聯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質是打破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推動資源要素的高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借此實現分工合作,一體做強地區比較優勢,提高經濟效率和效益,而這也正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容與要義。當前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狀況仍然在一些區域不同程度存在,制約經濟高效迴圈、要素自主流動的關鍵堵點沒能全面化解,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尚未建成。推動高品質發展,要深化區域合作,推動一些關鍵領域的統籌對接,特別是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培育打造、生態環境的治理維護等的協同聯動,全面形成有機分工、優勢互補、相互支援、一體發展的地區發展格局與經濟運作體系。

二、區域協調發展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高品質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發展目標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條件。

(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提升創新能力與水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全方位的,而對於推進高品質發展來説,科技創新是直接的支撐與推手,或者説是“牛鼻子”,在全面創新中具有引領作用。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資源是有限的,對國家如此,對各地區更是如此,如果各自為政,不僅導致資源分割,而且會形成相互掣阻,使本不強壯的創新能力遭受進一步削弱。區域協調聯動能夠最大限度的聚集、整合優勢資源要素,形成協同創新造就區域最高科技創新水準,從而大大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能力,並以有力的科技創新做支撐,推進産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格局。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的本質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成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進行有序開發,切實控制開發強度,不搞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有利於推動生産生活環境的一體保護和聯動治理,在大氣、水、土壤污染等關鍵方面的治理上取得高品質成效;有利於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規劃,落實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使農産品主産區生産能力有效提升,生態功能區得到更好保護,城鎮化地區緊湊集約發展。

(三)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深化開放合作。開放合作是歷史發展大勢,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破除地區之間利益藩籬和政策壁壘,進一步暢通合作路徑,優化區域開放佈局;有利於基於全國一盤棋謀篇佈局,減少相互掣肘、發揮比較優勢,增強對外競爭力;也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水準,更加有效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四)區域協調發展要求促進共建共用。共用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特徵。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能夠促進地區間資源要素互補、體制機制對接,從而有利於一體提升區域整體發展水準,促進地區間人民福祉的共同增長;能夠推進教科、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跨地區全覆蓋,從而使全域人民都能在最高水準上享用社會與科技創新成果;還能促進地區間開展各種形式的幫扶與支援,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進程。

此外,“協調”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而區域協調發展是其他方面協調發展的基礎與支撐:城鄉協調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既構成了區域協調的主要內容,也以區域協調為依託。無疑,區域協調發展能夠為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立足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準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承載著推進高品質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使命,是新時代的“國之大者”。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的要求,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以重點問題攻堅為抓手,政策優化和機制建構並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呈現新氣象。

(一)推動特殊類型地區走出困境和實現重振。因資源稟賦、地理區位、歷史基礎等的與眾不同而形成的特殊類型地區,一般都是經濟發展緩慢地區,因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這些地區包括老工業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退化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等,還包括一批在近些年地區分化中出現的經濟發展失速地區。推動特殊類型地區走出困境、實現重振,應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從地區實際出發,以綠色低碳為指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系;另一方面,加強國家戰略賦能,通過適宜的政策優惠和定向幫扶激發內生能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促進行政交界地區合作聯動發展。各層級的行政交界地區涉及到很大一片國土。行政交界地區因內部經精力不濟、鞭長莫及和外部不良競爭、相互掣肘雙重因素往往發展不足,處於不發達境況。這片地區發展潛能巨大,其加快隆起將強有力推動國家與區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行政交界地區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合作聯動,應通過共同建立經濟區,推動重要領域的一體化發展,重大工程的協同建設,促進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通過合作,使掣阻變互助、邊沿為中心、冷區變熱地。

(三)強化城市群都市圈對周邊地區的帶動功能。城市群都市圈是我國新型城鎮結構的核心力量和基本依託,是帶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動源。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許多城市群和都市圈結構都不甚合理,大中小城市與核心城市功能同構性高,影響了城市間的優勢互補和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效益的發揮。應根據各城市的發展水準和比較優勢,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確立發展重點,促進特色化發展;應大力推動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一體發展、協調聯動,消除市場壁壘,優化區域分工;應推行城鄉統一規劃建設,農民市民同權同則,運用真招實措實現以城帶鄉、以工扶農,實現全區域協同發展。

(四)加強推動共同富裕的制度與政策安排。共同富裕的狀況反映著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水準,也體現著區域協調發展的程度。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有針對性的強化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安排。包括進一步優化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特別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深化改革全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市骨幹企業、先進技術手段和現代經營方式融入農村,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建立標準體系、強化責任機制,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專項減免、定向補貼、特殊援助等多種手段,不斷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基本負擔。

(五)實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融合聯動。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集高品位、強動能與大實惠于一體,對區域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在注重激發各戰略對特定區域的重大效能的同時,還應大力推動戰略間的融合聯動,實現戰略紅利的地區普惠共用,並防止“紅利落差”演變為“地區懸差”。應鼓勵各地區主動對標諸戰略中前沿性建設思路進行自主探索,推動一般地區與戰略實施地區通過共建特色平臺等途徑複製運用良好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舉措。

(六)著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縮小地區差距,遏制無序開發和惡性競爭,既需要靈活適情的政策調節,更需要規範有效的制度約束。要把握經濟聯繫,突出重點領域,推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進一步完善重大區域戰略實施機制,保障各項試驗權利創造性運用、各項政策舉措按要求實施;進一步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促進生態關聯地區、重要農産品主産區與主銷區、資源輸出地與輸入地等的利益平衡協調,推動各地區基於優勢互補和可持續發展深化合作聯動;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戰略方向和實施重點,設定工作職責與行為界限,建立監督與考核機制。

江蘇處於推動高品質發展前沿陣地,應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上發揮表率作用。建議:一是深入實施分類指導,推動各地區進一步凸顯産業特色,依靠比較優勢提升發展品質和區域競爭力;二是加強對欠發達地區戰略賦能與政策支援,通過“填平補齊”激發經濟增長潛能;三是支援和推動邊沿地區深化區域合作,依託經濟合作區實現互利共贏、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王東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