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一帶一路網> 要聞速遞>

東南亞樂器在中國博物館綻放異彩

2024-05-27 09: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東盟專線】東南亞樂器在中國博物館綻放異彩

中新社南寧5月26日電 題:東南亞樂器在中國博物館綻放異彩

作者 陳秋霞

菲律賓的kulintang、汶萊的手鼓、印尼的甘美蘭、緬甸的彎琴、泰國的三弦琴......走進位於廣西南寧的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數百件東南亞樂器映入眼簾,異國妙音縈繞耳畔。

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展示的東南亞樂器。陳秋霞 攝

近年來,中國“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不少小型專題類博物館以其獨特主題和特色展品悄然走紅。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由廣西藝術學院建設,收藏東南亞樂器600余件,居中國之首。該館以鮮明的本土民族特色和東南亞特色嶄露頭角,每年接待訪客約2萬人次。

5月23日,廣西藝術學院印尼籍教師仁迪在教學生演奏印尼傳統樂器甘美蘭。陳秋霞 攝

“甘美蘭在印尼語裏是敲擊、打擊的意思。甘美蘭音樂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音階與中國、西方的都不一樣......”廣西藝術學院學生楊柯是這裡的常客,她對館內的東南亞樂器如數家珍。

楊柯經常與印尼籍老師仁迪探討東南亞音樂文化。她告訴記者,東南亞樂器豐富多樣,一些樂器與中國的樂器同宗同源,銅鼓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畢業論文研究對象就是東南亞樂器。

去年,楊柯隨學院甘美蘭樂團到印尼萬隆演出,贏得當地觀眾的熱烈掌聲。“印尼甘美蘭大師Lili Suparli觀看我們演出後落淚。他告訴我,中國學生能把印尼的傳統樂器演奏得這麼有味道令他很感動。”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印尼和中國關係更加密切,甘美蘭在中國的傳播越來越廣泛。印尼小夥仁迪在中國傳播甘美蘭的事跡通過媒體報道,傳回了印尼。

“印尼民眾聽説中國的博物館收藏了甘美蘭,中國人在學習研究甘美蘭,他們很開心。”仁迪説,他會努力提高漢語水準,以便更好地將印尼文化傳播給中國民眾,並鑽研如何將甘美蘭與中國傳統樂器結合,創造更多美妙的音樂。

5月23日,一名學生在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參觀東南亞樂器。陳秋霞 攝

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館長楚卓介紹,借助毗鄰東南亞的優勢,廣西藝術學院長期開展東南亞音樂文化研究,在收集東南亞樂器過程中,與東南亞民眾結下了深厚友誼。

“我們收藏展示東南亞樂器,主要是為了展示樂器的多樣性,研究其與中國樂器的差異性、互鑒性。”楚卓説。

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策劃開展“廣西壯族民歌工作坊”“印尼傳統樂器展”“緬甸彎琴工作坊”“汶萊音樂工作坊”等交流活動,成為宣傳廣西民族音樂與東南亞音樂的有效平臺。

5月23日,一名學生在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參觀東南亞樂器。陳秋霞 攝

“我們在研究東南亞音樂文化的同時,東南亞國家也在研究我們如何傳播他們的音樂文化。”楚卓告訴記者,印尼、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音樂研究者把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當作研究對象,邀請她交流博物館建設和管理經驗。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繁榮。我很欣喜看到這樣的有趣現象。音樂容易讓人産生共情,希望通過音樂,讓中國和東盟國家越走越親。”楚卓説。(完)

【編輯:胡寒笑】

【責任編輯:殷曉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