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關村論壇—“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4月26日,2024年中關村論壇-“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在京舉辦,與會嘉賓圍繞“儲能與氫能”開展深入交流,探尋儲能和氫能技術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的眾多應用前景和最優技術路徑。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出席論壇並在致辭中表示,國家能源局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培育和發展能源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他指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清潔能源産業創新,進一步夯實能源安全保障基礎,持續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給規模和品質,著力推動加強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加快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政策機制保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指出,中國科學院始終把搶佔科技制高點作為核心任務,在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技術和儲能技術研發等方面部署了多項重大科技任務,取得了系列重大應用創新成果。未來,中國科學院將持續加強國內外合作,強化基礎研究,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能源産業提供更多新質生産力,確保科技發展成果能夠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
儲能和氫能是銜接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紐帶,是面向未來能源結構創新鏈條上的關鍵點之一,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消納、保障供能安全可靠的重要技術。圍繞這兩大議題,與會嘉賓積極分享觀點。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先鋒指出,“綠氫(制氫過程中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儲能對實現碳中和、構建新能源體系非常關鍵,我國目前儲能和氫能的發展很快,但是從規模和未來整體應用來看,成本和可靠性還需要繼續進一步提高。“要想真正實現綠氫的規模化,我們還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他指出,可再生發電的成本要降低,制氫技術也需要提升,才能真正把産氫的成本降下來。同時,綠氫的大規模應用不光在於制氫,儲和運也是關鍵技術。要實現儲能的規模化,在成本和未來的體制機制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創新,長時儲能也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海生指出,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的關鍵支撐技術,所以也被稱為能源革命的關鍵支撐技術。新型儲能相對於傳統抽水蓄能,具有建設週期較短、選址更靈活、調節能力較強的優點。目前新型儲能發展很快,過去五年新增裝機平均增長率在50%以上。他特別介紹了壓縮空氣儲能的優勢: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儲能週期不受限制、安全性好,目前正在從示範到産業化的過程當中。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能源局聯袂主辦,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聯合承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