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一帶一路網> 要聞速遞>

當“魯班”走進杜尚別

2023-05-12 0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塔吉克首都杜尚別與中國天津相隔4000多公里,又因“魯班”聯繫在了一起:由兩地高校合作建設的中亞地區首家魯班工坊,成為兩國職業教育交流平臺,在“一帶一路”上搭建起了一座塔中技術驛站。

圖為當地時間4月17日,在位於塔吉克杜尚別的魯班工坊內,塔方教師與學生們進行儀器實訓操作。 中新社記者 張碩 攝

“魯班”走進杜尚別

塔吉克技術大學校園內,城市規劃與建築系的大二學生博佐爾佐達拎著三腳架和水準尺走進實訓場。他打開設備開關,按照螢幕指令,熟練地操作測繪儀器,順利完成了一次測距實踐。站在身旁的中方教師吳正鵬,正幫著博佐爾佐達總結實操經驗。

這是中新社記者近日在塔吉克魯班工坊看到的一幕。這座中亞首家魯班工坊就位於塔技術大學內,于2022年底正式啟動,旨在培養工程測量技術和城市熱能應用技術人才。博佐爾佐達是其中一名學員。

圖為當地時間4月17日,位於杜尚別的塔吉克魯班工坊課堂。 中新社記者 張碩 攝

走進佔地1138平方米的工坊內,記者看到寬敞簡潔的實訓大廳、排列有序的儀器設備、設計精巧的操作臺。中方合作學校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為工坊配置了涵蓋綠色能源實訓中心、智慧測繪實訓中心的教學區域,還配備了雙語教材、教學設備與資訊化教學資源。

塔技術大學副校長沙赫裏約爾表示,中國的機械設備和操作經驗都處於領先水準,這不僅有助於改善當地教學條件,更有助於培養青年技術人才。

“中國儀器設計精巧、容易上手”,博佐爾佐達説,“在這裡的學習將幫助我提升專業能力,使我有更大信心繼續鑽研我的學科。”

跨越語言障礙的煨彎計算

煨彎,是城市熱能應用中一個專業名詞,也是塔魯班工坊培訓中的難點。如何讓塔方教師弄懂其中的原理,可難壞了中方教師魏旭春。

“有些內容專業性極強,兩國在計算邏輯、數字寫法上都存在一定區別。”發現問題後,魏旭春與中方教師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改在實際操作中講解理論。課後,魏旭春的手寫筆記被塔方教師“一搶而空”。

圖為當地時間4月17日,位於塔吉克杜尚別的魯班工坊內,塔方教師參考中國樣題為學生講解知識點。 中新社記者 張碩 攝

為跨越語言障礙,塔中教師團隊使用中俄兩種語言編寫課程教材,得到各方認可。塔教師蘇列伊蒙介紹,這本教材包括11個教學項目,36個工作任務,並配套52個視頻資源。“書中配有資訊化教學資源,我們的學生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查看相關知識,十分方便。”

在一名塔學生的課本上,記者看到不少手寫筆記和備註。這名學生説,雙語教材很有用,配備教師講解,更易理解。

一座中塔技術驛站

86天建成場館、17天完成物品運輸並捐贈教學設備377套、教學資源84件……一連串的數字見證了塔中共建一座技術驛站的意願。

“魯班工坊作為國際人文交流平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幫助合作國實現共同發展。”塔魯班工坊項目中方負責人李清彬説,“我們通過這座工坊和世界分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經驗,培養更多服務當地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在多形式交流中,兩校師生增進了友誼與認同。李清彬表示,“我們就是‘一帶一路’上的一顆螺絲釘,鉚固彼此友好情誼”。

塔技術大學校長達夫拉特佐達指出,作為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魯班工坊為當地青年提供了全方位機會。

“我們收穫了豐富的合作經驗。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將把塔魯班工坊建設成為領先的技能人才培養中心。”達夫拉特佐達説。(完)

【責任編輯:殷曉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