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蘊嶺:青島應融入"一帶一路"産業鏈
中國網新聞3月3日訊 (記者李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山東青島,美麗的海濱城市。千年前,它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航地之一。現在,它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支點”城市。
“北上是東北亞,南下通過南海,經過印度洋,通往非洲……”全國政協委員張蘊嶺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青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不可替代性。”
青島應“挂”上國家戰略的産業鏈
西元623年,唐朝在青島膠州灣北岸設立板橋鎮,開啟我國北方海上貿易的大門。青島也成為了整個膠東半島最繁忙的古港口。數百年間,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珍貴貨物的船隊從青島出發,駛向世界各國。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將中國通往西域之路稱為“絲綢之路”,並指出青島膠州灣“是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一扇門戶”。
近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引起沿線國家廣泛共鳴,“一帶一路”構築歐亞非沿線60余國家、44億人口的互聯互通。張蘊嶺指出,“‘一帶一路’正在建設一個廣闊的平臺,提供各種項目,鼓勵國內外積極參與,山東青島市應當把握這個機會,‘挂’上國家戰略的産業鏈。”
據青島市政府介紹,截至去年8月,青島市有11個項目入選國家“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87個項目落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規模近900億元的系列基金助力企業出海;在19個國家舉行了25場“絲路對話”。
“一帶一路”為青島搭乘“經濟發展列車”創新機
“青島人前往中亞,來到非洲,踏上北美,有了‘一帶一路’這個更好的平臺,有了政府間合作打頭陣,老百姓做生意就能夠得到有保障、有優惠、有國家支援的合作模式,”張蘊嶺認為,建設“一帶一路”也為青島人提供了搭乘“經濟發展列車”的新通道。
2015年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認為,中韓自貿區是青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特色優勢,貿易協定簽署後,未來關稅將會下降95%以上。
南韓的家電、汽車、高科技産品等發展水準較高,減免關稅後,青島人購買南韓産品會更加便宜,這也給青島市民的生産與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優惠。
同樣,作為農業生産大省,山東也可以背靠“一帶一路”框架,“農民抓住機會‘走出去’推進農業合作、農産品加工、技術轉讓等,”張蘊嶺説:“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推廣山東的種植力,為農民發家致富提供更多的機會。”
“一帶一路”進入落實階段 5月峰會力促共商共建
中外交流是雙向的,“一帶一路”不僅是“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張蘊嶺説:“通過古絲綢之路,我們不僅讓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還將其他國家和地方優勢的東西引進了中國。
截至2015年,青島市與英、法、美、俄等30多個國家6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關係。作為港口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皆位居世界第7的海港,青島港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
根據“一帶一路”國家倡議規劃,青島的定位是“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主要節點城市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支點城市。在國家規劃的“一帶一路”的海陸5條路線中,有4條可從青島港始發,使其具備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東西南北全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橋頭堡”的區位優勢。
“ ‘一帶一路’進入了落實階段。”他説:“它具備國際性特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經合理事會、還有聯合國大會都把‘一帶一路’作為新形勢下的發展的大平臺。”
張蘊嶺特別提到今年5月將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次峰會是我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山東省特別是青島市作為海上與內陸雙向重要樞紐,更應當把握機遇,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新發展”。
他還指出,當前,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反全球化與單邊主義又掀風波,“一帶一路”新型發展合作可以彌補單向開放所造成的問題,力促共商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