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近日,一場春雨喜灑沃野,在全椒縣六鎮鎮草庵村的一處農田內,土地平整開闊,綠油油的麥苗在雨水的滋潤下,生機盎然。農田旁,監測站裏的大屏正實時顯示著土壤溫度和水分。
“這片農田是全椒縣打造的綠色高産高效萬畝示範片,實行稻麥輪作,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超4000元,是真正的萬畝良田!”全椒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股負責人姜德元介紹,通過建設田間道路、灌溉與排水系統等措施,該片區的農田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夯實了糧食生産基礎。
日前,全省春季農業生産工作暨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現場會在全椒縣召開。會議明確,今年我省小麥、油菜播種面積分別為4300多萬畝、700多萬畝。
萬畝良田裏展示的春耕新圖景,一定程度上正是選擇在全椒縣召開農業生産現場會的原因之一。
除了農田“高標準”,還有“高品質”和“高技術”。記者了解到,此處還推廣使用優質高産多抗的作物品種,並且主推精細整地、機械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等十項小麥和水稻種植關鍵技術,技術推廣應用率在95%以上。
“高收益”也隨之而來。“豐産片年畝均産糧1噸以上,我們還組織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實行訂單生産,加工企業每斤加價0.05元至0.1元收購,帶動農戶畝均增收300多元。”全椒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負責人黃其維説。
沿著田間道路,驅車一路從草庵村來到六鎮鎮鄭橋村,成片的金黃油菜花競相綻放。幾臺植保無人機穿梭在農田上方,均勻地噴灑著藥液。
“這片種植油菜的區域面積超11000畝,是我們全椒縣打造的農文旅融合油菜萬畝景觀片,實行稻油輪作。”全椒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常永才告訴記者,該片區推廣抗寒性強的品種,整合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産技術,促進輕簡化栽培。去年,該片區水稻單産702.1公斤、油功能表産169.2公斤,較上年分別提高5.9%和5.6%。
聚焦産業鏈全方位發展,以“糧頭食尾”為抓手,糧油作物才能發揮更大價值。目前,全椒縣加快油料産業發展,實行“企業+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機制,加強品牌打造,培育“梅花壟”“老尹記”等油脂品牌。
此外,該片區還以現有農業産業為基礎,以糧油文化為特色,整合鄉村空間,植入文旅休閒業態,打造最具特色的油菜田園風景,聚力打造“萬畝油菜花海”農文旅結合新名片。去年,該片區接待遊客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0萬元。
水稻也是我省重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在全椒縣襄河鎮楊橋村的江海現代化智慧育秧工廠,一條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正在作業。不一會兒,育秧盤就被流水線傳送出來,再經搬運下線、整齊排列,等待秧苗破土而出。
“育秧工廠使用自動化播種生産線,通過智慧物聯網對光、溫、水、肥等多元調節,育秧週期從傳統的25天縮短至20天左右。”該育秧工廠負責人蔣威介紹,種植大戶和周邊農戶提前1個月預訂秧苗,開展訂單生産,育秧工廠每期可滿足1000畝以上大田機插需要。
在育秧工廠的不遠處,便是全椒縣襄河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該園區涵蓋全椒縣兩個鄉鎮的10個村,種植水稻7萬多畝。走進園區的農田,機聲隆隆,幾臺插秧機正有序地在田間穿梭往返,一盤盤秧苗被整齊地播種在稻田裏。
“産業園中有2000畝是再生稻示範基地,全椒縣通過試驗示範,探索出再生稻發展模式,即選擇生育期在110天至120天之間的優質高産再生稻水稻品種安排種植,第一季水稻收割後,可再收穫一次再生稻,畝均産值約2800元。”襄河鎮副鎮長施德勇説。
“下一步,將加強苗情動態監測,因時因苗抓好春季田管。密切關注連陰雨、幹熱風等災害性天氣,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努力將因災損失降到最低。針對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全面推進聯防聯控、統防統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表示,春耕春播期間,全省將投入各類農機具150萬台套,並組織全省各級農技人員和産業技術體系專家進村入戶,為廣大農戶和新型主體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