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合肥小番茄幹出大“柿”業

發表于:2024-04-09 11:24  作者:衛曉敏  來源:合肥晚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説起番茄,合肥人都會想到被譽為“番茄之鄉”的巢湖市中垾鎮。這裡的“中垾番茄”是國家地理標誌性農産品,深受市場歡迎。

(記者 高勇/攝)

氣霧栽培種植出來的小番茄

除了聲名遠播的“中垾番茄”,合肥還有不少充滿科技味道的小番茄,在農業“黑科技”的加持下,其産量、品質和效益都顯著增加。

中垾番茄年産值超億元

眼下,巢湖市中垾鎮春早熟番茄陸續批量上市,該鎮番茄種植面積約4000畝,年産量約2萬噸,年産值約1.2億元,既是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也是該鎮一張響亮蔬菜名片。

走進中垾鎮小聯圩果蔬特色産業園,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掀開門簾,潮濕的熱浪瞬間撲面而來。放眼望去,一排排綠色的藤蔓上,挂滿了色澤鮮艷的番茄,甚是喜人。種植戶們穿梭其中,忙著將番茄採摘、分揀、裝箱,一派繁忙豐收景象。

張克成種植番茄已有25年,今年他種植了近30畝番茄。從去年11月份開始,他就圍著大棚轉。“春節前開始上市的,一直會持續到6月份。”張克成告訴記者,每年一到中垾番茄成熟的季節,很多市民都會專程到種植基地採摘或購買番茄回家。

“中垾番茄種植歷史悠久,已有40多年了。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秋延番茄上市;3月到6月,春早熟番茄上市,一年能有6個月左右的上市期,最大程度保障市場供應。”巢湖市中垾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劉迎春告訴記者,番茄種植戶畝均收入2萬餘元,戶均純收入6萬多元,近4000戶群眾通過種植番茄發家致富。

“除了大番茄,中垾鎮還有七彩小番茄,有20多個品種。目前,中垾番茄主要銷往合肥、蕪湖等周邊城市及河南信陽、江蘇南京、上海等地。”劉迎春介紹。

“小番茄”背後有高科技

除了傳統大棚種植的中垾番茄,合肥還有不少充滿科技味道的“智慧番茄”。

走進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的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範園,一排排種植床上,小番茄藤蔓垂吊半空、整齊劃一,青綠色果實掩映在黃花綠葉間。神奇的是,這些小番茄不是長在泥土中,而是“喝著”配比好的營養液長大的。

“我們種植的小番茄,採用的是氣霧栽培的技術。噴霧裝置把營養液霧化,直接噴射到植物根系,每次噴灑時長約在1分鐘。營養液噴灑完剩餘的部分,還會通過回流管道,進行過濾、殺菌、消毒,回到營養池重復利用,實現了‘水肥灌溉一體化’。”

園區管理負責人沈旭告訴記者,與傳統土培相比,通過氣霧種植出來的小番茄,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污染,水分更足,口感更好。“我們的小番茄預計4月中旬上市,主要銷往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地。”

在包河區大圩鎮數字化種植工廠,一排排整齊的藤蔓上綴著一串串“紅色瑪瑙”,這就是串收番茄。它栽培不用土壤,取而代之的是由椰子殼打碎組成的椰糠。作為基質,椰糠是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一種無土栽培模式,具有可再生、可迴圈利用的優點。

大圩鎮數字化種植工廠運營負責人張立民介紹,整個園區採用了“智慧農業園區管理雲平臺”,對棚內的溫、光、濕、水、氣、肥進行控制和調節。環境控制系統、水肥控制系統、綠色植保系統、無人運輸系統,可以實現對作物生長環境的實時控制。

“串收番茄每平方米産量約20公斤,産出效益達到傳統溫室大棚的3倍以上,勞動力成本也大幅下降。”張立民表示,目前串收番茄以訂單形式銷售火熱,主要供應合肥及周邊市場。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