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金安區三十鋪鎮黨委探索將“黨建+合作社”作為抓好基層黨建、促進集體增收的“重頭戲”,瞄準目標、強化聯動、凝聚合力、拓面提質,將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努力實現“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
因地制宜,科學謀劃“路線圖”。圍繞“一年打基礎,兩年全覆蓋,三年上臺階”的目標,堅持統籌謀劃、上下聯動、示範帶動、全面推進,打造“一村一品”“一鎮多業”産業發展格局。15個村均創辦集體經濟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菌菇、稻草覆蓋馬鈴薯、美國甜橘、羅氏沼蝦、蠶桑、太平集絲苗米等種養殖特色支柱性産業。同時,對傳統農業産業進行“補鏈”“延鏈”,先後推進十里果鄉冷鏈分揀中心、食用菌産業基地和電商基地項目建設,做優稻米加工、菌類烘乾、農事一體化服務等二産,做大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新型電商等三産,貫通産加銷,融合農文旅,延伸産業鏈、供應鏈,形成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黨建引領,盤活村級“人才庫”。牢固樹立“黨建+”理念,引領各類人才廣泛參與合作社建設,把組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合作社。配齊配強班子,堅持把政治素質高、作風過硬、帶富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群眾選入村“兩委”班子,集智聚力,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抓好人才選育,注重從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優秀黨員等群體中為合作社“選苗子”,採用“導師幫帶”,培養一批思路廣、想幹事、善發展、能致富的優秀經營管理人員,充實合作社骨幹力量;大膽使用能人,深入挖掘鄉土人才資源,發揮“土專家”“田間能人”在本村本鄉情況明、技能精、經驗富、有影響等優勢,輸送農技知識、致富資訊,實現“精準結對”。同時,樹立“能人就在身邊”的用人理念,支部書記和副書記帶頭學習技術、創新技術、改進技術,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創業增收的“助推器”。
試點先行,率先種好“試驗田”。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對現有基礎較好的鳳凰、刁崗、趙寨黨支部,加大指導力度,推動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進一步完善經營管理和工作運作機制。加大重點扶持力度,在産業規模、品牌效應、帶動效果等方面予以提升,打造一批示範典型。2023年以來,三十鋪鎮圍繞“産業強鎮”發展思路,整合利用趙寨村等5村資源抱團發展菌菇種植項目,新建菌菇示範基地,其中一期佔地40畝,有16座棉被大棚和1座玻璃大棚,基地配備拌料、制包、滅菌、接種、烘乾等專業設備。截至目前,趙寨村已種植羊肚菌18畝,畝産可達到600至1000斤,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以上,帶動村民就業30余人。
三項機制,夯實民生“致富基”。利益聯結機制。緊扣合作社綁定農戶、村兩委綁定村集體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多種發展模式,積極探索資源相近、地域相鄰的村抱團發展,把支部嵌入産業鏈,形成穩定的産購銷關係,做高經營性收入,築牢互惠共營利益鏈條。考核激勵機制。按照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辦法,及時落實配套資金,出實招拿真金支援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並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年度重點工作考核。廉政保證機制。鎮紀委多措並舉對村級集體經濟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重點對村級經濟組織在資金使用、財務管理、“三資”管理等方面開展督查,嚴格規範村級組織和村幹部履職行為,全力保障村集體經濟項目健康運作,切實維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權益。 (圖文/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