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安徽擦亮創新"金字招牌" 繪就多彩"綠美江淮"

發表于:2024-03-07 12:20  作者:張理想、鹿嘉惠、夏勝為、李浩、李明傑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併發表重要講話。安徽省代表委員和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建設“七個強省”奮鬥目標,堅決扛起在國家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把創新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紮實開展“綠美江淮”行動,把江淮大地這片好山好水保護得更好。

勇擔科技創新重任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謀深慮遠,為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表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新型研發機構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促進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他建議,要加快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推動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不斷壯大新質生産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新優勢。

去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産出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世界最長且可重復的403秒高約束模式運作,大氣校正儀載荷隨遙感四十一號衛星成功入軌運作。“我們始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持續凝練和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加強科研攻關,開展依託大科學裝置的定向性、建制化科學研究,構建‘裝置平臺—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相互支撐牽引、帶動賦能的結構化、一體化科研佈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表示,將持續發揮大科學裝置集聚優勢,不斷完善全鏈條的海內外人才引育機制,大力拓展國際合作空間,著力建設高水準平臺,加快搶佔科技制高點。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界委員在建言獻策上提出了明確要求,讓我們感到履職更有方向、責任更加重大。”全國政協委員鄭永飛認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準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創新活力能否充分釋放,關鍵在體制機制。他表示,將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圍繞科技自立自強這一“國之大者”,聚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等方面的問題,深入調研,精準建言,為加快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獻計出力。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人才是創新的堅實底座。安徽省國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院士團隊,專注于量子感測器的研發和落地應用,助推高端量子傳感設備實現國産化。該公司現有員工80余人,其中碩博士以上學歷達到三分之一,研發人員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去年,公司的研發投入與主營業務收入的佔比約為75%,近八成的收入都投入了研發工作。國盛量子董事長趙博文表示,將更加注重企業人才的培養,增加企業在技術研發、産品創新上的投入,推動企業主營産品量子感測器向晶片化、小型化、整合化方向發展,讓量子精密測量這項原創性、顛覆性的未來科技,在更多工業精密檢測場景中落地應用。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強資源節約集約迴圈利用,拓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不斷探索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屏障建設,促進流域産業綠色轉型和生態産品價值轉化。“鶴城鄉位於新安江源頭,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們堅持守護新安源頭的綠水青山,大力發展新安源有機茶和香榧産業,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全國人大代表、休寧縣鶴城鄉新安源村黨總支書記李發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産生了強烈共鳴。他認為,持續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加大新安江源頭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和打造新安江源頭農産品區域“有機”品牌,才能真正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相映生輝。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王興表示,重點排污單位智慧監管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構建了以污染源自動監控為主,“視頻監控”“用電監控”“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為輔的非現場監管系統,賦能智慧監管執法,實現了重點單位日均值超標天數“四連降”。下一步,將整合升級排污許可、環境信訪、執法監管等系統,串聯“資訊孤島”,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提升精準執法、精準治污水準。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夯實高品質發展生態基礎指引了方向。”宿州市埇橋區北楊寨行政管理區黨工委書記孫振連表示,將立足市區近郊鄉鎮實際,牢固樹立生態環境是“紅線”的底線思維,不斷壓實責任、強化管理,多措並舉抓好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轄區內採煤塌陷區土地修復,加大散亂污小企業關停力度,推動畜禽養殖技術升級,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