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到2035年,全省糧食産能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全省耕地面積穩定在8115萬畝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億畝以上。
到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意見》提出,切實抓好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以山區、丘陵、採煤塌陷區、江淮分水嶺地區、淠史杭罐區等為重點,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畝均財政投資分區分類提高到3000元。到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耕地品質提升0.5個等級以上。
支援科研機構和種業企業組成育種攻關聯合體,運用分子設計育種等先進技術,選育優勢明顯、特點突出的突破性新品種。到2035年,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全省四大主糧作物實現2輪品種更新換代。
到2035年,全省主推糧食生産“四新”技術120項
藏糧于技。《意見》提出,切實提高農機裝備水準。提升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到2035年,全省大型複式智慧高效機械佔比達到50%。開展育秧中心、烘乾中心、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到2035年,全省建成育秧中心800個以上、烘乾中心800個以上、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000個以上。
切實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做好糧食生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四新”技術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整合應用。重點整合推廣全程機械化、節水灌溉、全生物降解膜、保護性耕作、科學用肥施肥、病蟲草害防控等綜合配套技術。推進糧食生産數字化改造升級,建設數字農場,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面物聯網等手段,動態監測種植類型、種植面積、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災情病蟲情,及時發佈預警資訊,提升糧食生産管理資訊化水準。到2035年,全省主推糧食生産“四新”技術120項,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
到2035年,全省糧油加工業産值達到5500億元
多種糧,種好糧,讓中國飯碗多裝優質“安徽糧”。
《意見》提出,開展優質專用皖糧精深加工“雙招雙引”行動,實施一批大型糧食精深加工項目,打造稻米、小麥、玉米千億級綠色食品産業,建設綠色食品産業集群。到2035年,全省糧油加工業産值達到5500億元,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達到2000家。
創響皖美糧食品牌。大力打造安徽糧油品牌體系,提升安徽糧油品牌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到2035年,全省糧食類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達到3000個,打響蕪湖大米、巢湖大米、懷遠糯米、渦陽小麥等一批皖美糧食品牌,“中國好糧油”産品達到60個,安徽糧油産品在滬蘇浙市場佔有率達到35%。
到2035年,全省發展糧食生産類家庭農場12萬個
《意見》提出,支援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先將符合條件的種糧大戶發展成家庭農場,規範提升糧食生産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到2035年,全省發展50畝以上種糧大戶18萬個、糧食生産類家庭農場12萬個、糧食生産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萬個。
培育糧食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各類服務組織聯合合作,組建糧食生産服務聯合體,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環節覆蓋。到2035年,全省糧食生産類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5萬個。
開展糧食種植保單質押貸款試點
在政策保障方面,《意見》提出優先保障資金投入,全面落實中央財政支援糧食生産各項政策,探索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種糧主體收益保障政策,構建産糧大縣振興的財政支援政策體系。精準做好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開展糧食種植保單質押貸款試點,建立糧食作物保險保額動態調整機制。嚴格管控耕地用途,並積極落實用地政策。紮實建好人才隊伍,優先將糧食生産經營主體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
此外,為確保《意見》落到實處,省政府還出臺了建設規劃,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六大工程,共安排28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640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