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安徽省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佈局未來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新質生産力在實踐中加速形成並展示出對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打造新興産業集群
新興産業創新活躍、技術密集,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近年來,我省將新興産業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未來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材料、新型顯示等新興産業快速崛起,形成集群式發展的強勁勢頭。
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助推“首位産業”汽車産業取得歷史性突破。2023年,全省汽車産量249.1萬輛,由2022年全國第7位躍居第2位,增長48.1%。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86.8萬輛,由2022年全國第7位上升至第4位,增長60.5%。汽車出口114.7萬輛、增長80.1%,佔全國比重23.4%。
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是我省重點打造的另一個新興産業。近年來,合肥、滁州、宣城等地在光伏製造業和儲能等領域異軍突起。安徽光伏玻璃産量佔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産量佔全國1/3、組件産量佔全國1/4左右。2023年全年光伏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創歷史新高。
全球10%的筆記型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産,持續推動“建芯固屏、聚光強機”,積體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近日,省政府出臺《關於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若干政策舉措》,重點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援培育力度。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援壯大省新興産業引導基金規模,加快基金募投運營,促進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對産業基礎、新材料、中藥等領域産業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對新材料領域重大研發産業化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安排專項資金,支援打造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集群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3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安徽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由22.4%提高到42.9%。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在2023年增長11.2%,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0.3%。
超前佈局未來産業
合肥高新區的雲飛路上,數百米距離內,坐落著量子領域上下游關聯企業數十家,涵蓋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雲飛路因此被稱為“量子大道”,是在産業界、投資界頗有名氣的産業地標。
量子資訊産業是前景廣闊的未來産業。近年來,我省依託中國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在量子科技領域的雄厚實力,獲批國家量子資訊未來産業科技園建設試點,集聚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成為量子科學研究和産業化的重鎮。
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以前瞻性眼光超前佈局未來産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讓我省在多個原創性、基礎性研究領域處於優勢地位。目前,我省正打造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與之相應的未來産業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在低碳能源領域,我省佈局了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等多個大科學裝置,建立了能源研究院和國際應用超導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統籌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已經初步構建氫能“制—儲—運—加—用”産業鏈。
在通用智慧領域,圍繞智慧晶片、腦機交互、智慧機器人等方向,我省獲批建設了全國唯一的類腦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立人工智慧研究院,孵化中科類腦等多家科技企業。
在空天資訊領域,聚焦衛星研發和製造、運營和數據應用等環節,我省與國家航太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招引匯聚中電科三十八所、航太宏圖、中科星圖、銀河航太、九州雲箭等一批領軍企業。
科大矽谷、合肥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等平臺,為科技體制創新、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提供了空間,促進了前沿研究成果加速産業化。聚焦通用智慧、量子科技、空天資訊、低碳能源“7+N”新領域新賽道,我省于近期啟動建設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到2027年,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
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新興産業、未來産業是新質生産力成長的沃土,但並不意味著要忽視、放棄傳統産業。傳統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現生産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和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同樣是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海爾合肥空調互聯工廠,沒有忙碌的生産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可“透視”零部件內部的攝像頭、戴著AI眼鏡有條不紊巡視的檢測人員……這是全球首個家庭中央空調“燈塔工廠”。先進演算法、數字孿生和知識圖譜等技術已經融入家庭中央空調的研發、生産和測試等環節。
“燈塔工廠”代表全球智慧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準,我省共有5家,數量居全國第3位。其中,一半以上處於家電、護理用品等傳統製造行業。這充分説明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大有可為,對形成新質生産力可以作出很大貢獻。
以“智慧”“綠色”為關鍵詞,我省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去年,省政府印發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案及支援政策,開展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建立數字化轉型五級評價體系和服務商資源池,發放軟體服務包3.49萬個、完成企業數字化改造7737戶,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示範園區21家、典型示範項目100個,培育國家級智慧製造工廠12個、數量居全國第2位。
5G、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的應用,帶來製造業生産組織模式的深刻變革。去年,我省新增國家級“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家、5G工廠19個,分別居全國第3位和第4位。榮獲首批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省,成功承辦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
在綠色製造方面,我省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方案和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去年創建國家綠色工廠76家、居全國第6位,新增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居全國第5位。
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步伐,持續提速。今年,工信部門將突出數實融合,推動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突出集約迴圈,堅決貫徹“雙碳”戰略,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源高效迴圈利用,大力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增強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
以創新為引擎,以高品質發展為方向,新質生産力正在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