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資訊 > 

從電影《第二十條》看背後的情法關係思考

發表于:2024-03-04 17:00  作者:周中華  來源:中國網韻動安徽  責任編輯:陳紫芊

一部講法律的本應是嚴肅話題的電影,在春節的歡樂檔期,竟然讓如此多的觀眾為之感動並一致叫好,電影《第二十條》開創了又一個電影史上的奇跡。  

影片將現實主義的精神與浪漫主義的情懷相互融合,在笑中帶淚的悲喜劇框架下,為觀眾和司法從業人員上了一堂生動的“二十條”普法課,具有強烈的現實關照意義。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法律的權威來自哪?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期待,公平正義。”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變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  

電影中一句句樸素但擲地有聲的臺詞,像春雷,炸開了觀眾心頭的霧霾。像春雨,滋潤了人們渴望公平正義的心壤。  

觀影中,我也是幾度淚流滿面,因為影片中故事的標本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第“二十條”,這些故事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們的獨一無二,更在於它們的普適性和開放性。它們是中國邁向法治文明進程中一個個含淚的樣本,更是普通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熱切期待的鮮活演繹。  

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腦海裏另一個畫面不停的閃現並和電影裏的故事交叉上映,如同蒙太奇鏡頭。當電影結尾,韓明在王永強案聽證會上從二十條立法精神到百姓對司法公平正義的期盼,充滿激情地慷慨陳述“不起訴”理由時,我耳邊仿佛同時響起企業家于海洋悲蒼而嘶啞的追問聲。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這是電影裏韓明檢察官一句特別感人的臺詞。  

我仿佛聽見於海洋含淚的吶喊:“你們辦的不是案子,辦的是我的人生!”  

五年多,于海洋從一個意氣風發的企業家,變成了一個因在獄中糖尿病得不到治療而一隻眼睛幾乎失明、神經嚴重衰弱、近乎老年癡呆的風燭之軀,他所苦心經營的企業法人身份也被變作他人……  

從2019年,于海洋為了追求畢生所信仰的公平正義,他遭遇人世間最大的艱難坎坷:病魔纏身、眾叛親離、忘恩負義、騙子橫行、家財耗盡……,在這期間,有太多熟悉了解于海洋的眾人,大都勸説他放棄申訴先保養好身體健康,不要再去異想天開……但是這個和于謙書生風骨一樣的文人硬漢,“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堅定不移的堅持申訴!他堅信國家的法治文明之光一定會溫暖眾生!他堅信在新時代如慈母般的法治文明一定會福澤萬千!  

于海洋如愚公移山一樣,堅定追求法治的神聖正義,這背後也有感人肺腑的真事:堅信于海洋是清白無辜的幾百名遼寧順峰礦業的老工人,數十年裏,自於海洋落難以來,數不清多少次他們為于海洋奔走呼號!于海洋在重獲自由之後,很認真將鉅資全部用於給幾百名老工人、退役軍人職工補發多年來的工資、社保金、以及救助社會上的各種危難……那是真正的千金散盡啊!  

事實上,于海洋一生光明磊落、仗義正直,他扶危救困,幫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好事,知情人都説那是天上星星真的數不清啊!好人遭難,不能寒了人心啊!  

在一個個巨貪倒下的過程中,于海洋一次次看到了希望,又一次次以失望而收場。  

在電影《第二十條》中有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什麼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沒有天理的國法;我也不相信沒有人情的天理”。  

是的,在於海洋案件波譎雲詭的審理及申訴期間,有一群人始終  

“不相信沒有天理國法”,他們仗義執言,為于海洋奔走呼籲。  

遼寧省著名作家康錦達,連續推出14篇系列報道,深度分析于海洋案件的現實意義和存在的法律爭議。  

著名軍旅詞作家洪科,為表達自己對於海洋的同情,還自費創作並拍攝了歌曲《寬闊的海洋》。  

終於,在一次次的呼籲下,遼寧省有關部門終於給予了重視,並開始著手調查于海洋案件。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正如《第二十條》電影的一句經典臺詞:所有正確的事情都有代價,但不能因為有代價,就不去做。  

是的,不能因為有代價,就不去做。  

還有,因為:我們相信正義,就像我們相信冬天過後春天一定會來臨!我們相信法律,就像我們相信正義之劍從未缺席的審判!(周中華)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