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時節,鄉村大地一片生意盎然。竹編圍欄整齊紮在路邊,小村裏綠意點綴。農戶們在房前屋後、阡陌之間,圍起竹籬、栽菜種花。村外,曾經的“沉睡”地塊變身標準化廠房,“致富花”已經在春日裏迎風綻放。
近日,走進宿州市泗縣的村鎮,探尋該縣以宅基地改革為抓手,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物業經濟”“旅遊經濟”等方式,盤活閒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密碼”。
2020年9月,泗縣入選全國第二批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該縣通過盤活閒置農村宅基地,讓它們以鄉村民宿、産業發展、復墾土地等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讓“空土地”再次“活起來”。
發展“庭院經濟” 方寸地有了新收入
“空宅子”“空心村”曾是農村的代名詞。如今在農村宅基地改革中,當初的“空閒”土地一躍成為居民手中的“搖錢樹”。
在泗縣劉圩鎮潼南村,村民陳勝和妻子正在侍弄自家地裏的玫瑰花苗:“開春以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趁著農閒,我們倆在地裏松松土、施施肥,讓苗木更壯實一點,今年爭取有更好的收成。”
劉圩鎮鎮長馬成雷介紹,在農村,家家都有自己的宅基地。村裏年輕人外出打工已不是稀奇事。因此,村裏許多宅基地就空了下來,雜草叢生或是瓦礫遍地的狀態,讓閒置的宅基地慢慢地開始“蓬頭垢面”了起來。如何盤活這些空房子和閒土地,有力有效地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成為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考題。2021年,鎮村在前期摸底和廣泛動員基礎上,利用縣裏發展“庭院經濟”的資金扶持,統一採購了食用玫瑰的苗木,並免費發放給村民,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後的閒置宅基地上栽植玫瑰花苗。同時,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成立合作社,發展玫瑰花加工産業,對玫瑰花進行初加工並銷往省內外。“只要村民能把閒地整理出來,願意栽植玫瑰花苗,鎮村會在種植、田間管理、收購等方面保駕護航,讓土地生金、農戶增收。”
在田埂邊,陳勝算了一筆收入賬:“去年俺家兩畝地收入了一萬塊錢。這要擱以前,哪想過彎彎腰、動動手就能‘撿’到錢啊。今年玫瑰花進入了盛花期,收入還能多一點,老宅基地上有收入,這跟城裏人收房租差不多,想想心裏就美滋滋的。”
如今,潼南村利用房前屋後閒置土地,種植玫瑰花已近700畝。每到玫瑰花收穫的時節,走在潼南村的鄉間道路上,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和道路兩旁的玫瑰花艷麗多姿、芳香撲鼻。潼南村也因此被周邊村民起了一個浪漫的名字:“玫瑰村”。
在泗縣,劉圩鎮的“浪漫經濟”只是該縣利用閒置宅基地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在泗縣丁湖鎮向陽村,村民利用閒置的宅基地種植中草藥紅花和食用菊花,畝均可為農戶帶來6000元左右的收入,同樣是趟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宅改之路。
在泗縣,庭院經濟有效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小菜園、小果園、小田園、小魚塘、小藕塘“五小園”,在房前屋後隨處可見,既美化環境又增加了農戶經濟收入。2020年以來,泗縣通過農村宅基地改革,復墾退宅地、盤活撂荒地、整合碎片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8667畝,發展“庭院經濟”,收益農戶戶均年增收近1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8萬餘元。
發展“産業經濟” 家門口有了新崗位
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在泗縣農村,一度出現了“建房潮”,受傳統思維影響,戶均面積偏大,且存在建新房棄舊房、棄而不拆、建而不住的情況。加之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致使農村宅基地和農房閒置,“空心村”“空心房”佔據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如何將“空心房”變成“聚寶盆”,泗縣在實踐中同樣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泗縣宅改辦主任王岩介紹,在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也在不斷擴展。該縣探索閒置宅基地多種盤活利用模式,充分利用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平臺,通過閒置宅基地流轉、租賃等方式,建設農産品加工廠、致富車間等進行開發經營,盤活閒置宅基地1.27萬畝、閒置資産3.1億元,實現農村宅基地農房閒置向集約高效利用轉變。
春節剛過,在泗縣草廟鎮魏圩村的一處工廠內,只見工人們正忙著包裝各种醫用手套,而且在這個車間裏,全是清一色的“媽媽級”工人。
據了解,魏圩村裏的這個醫用手套包裝廠,是泗縣經濟開發區某醫療器械用品的包裝車間,訂單量一直比較充足。為了讓這個車間在村裏安穩“紮根”,長期解決村裏留守婦女的就業難題,該鎮利用閒置的空房間,開闢了小村裏的加工廠,打造了留守婦女們家門口的就業之家。同時,還積極協調廠區內外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利用多種方式為這個婦女就業之家“招兵買馬”。
眼下,車間裏有40多名村裏的留守婦女,在這裡穩定就業。一直都沒有出過門務工的張翠霞,麻利地把一沓沓醫用手套裝進包裝盒。從車間“落戶”到村裏以後,張翠霞就成為加工廠裏的第一批員工。工作間隙,她樂呵呵地説,騎電動車幾分鐘就能到廠裏,一個月能掙到四千多塊錢,還不耽誤帶孩子上學。因為工友都是女同志,彼此之間還有共同話題。“這麼好的工作條件,擱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努力幹下去。”
曾經的廢棄房間成為生機勃勃的致富天地,離不開政策的保駕護航。泗縣按照“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閒置”的要求,制定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辦法,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宅基地的管理權、規劃權、分配權、收益權、收回權等各項權能。制定村民理事會參與宅基地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村民理事會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宅基地重大事項的程式。
原本被稱為“死資産”的農宅,價值也被激活。泗縣探索閒置宅基地轉化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辦法。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將農民退出的閒置宅基地通過招拍挂形式,以出讓、出租、作價出資(入股)等有償使用方式入市交易,用以發展加工、儲存等鄉村産業。目前,泗縣通過宅基地改革發展鄉村産業147個,吸納帶動返鄉創業就業人員2000余人,鄉村發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發展“旅遊經濟” 小村莊有了新面貌
“先選定多個村作為試點,然後再逐次鋪開。”王岩説,泗縣按照“先試點、後鋪開”的思路,擇優選定群眾基礎好、自然條件優的村作為試點村,盤活利用閒置農村宅基地,促進集體土地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
屏山鎮老山村作為試點村之一,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老山村,只見村內道路乾淨整潔、青瓦白墻錯落有致、遊園廣場舒適愜意,一幅美麗的鄉村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老山村是泗縣以宅改助推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該村離縣城不足10公里,彩虹大道北延路段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因此也被譽為“泗縣的後花園”。如今,老山村圍繞“宅”字做文章,正成為泗縣農村宅基地改革中的“探路者”。
“以前在我們這裡一戶多宅、無人居住的現象很普遍。”老山村黨總支書記趙善樂介紹,按照鄉村規劃設計要求,村組幹部實行網格化包保,他們一家一家地到府入戶進行政策解讀,在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將閒置土地效益最大化,建設集約有序的,集生活、服務中心、教育為一體的老山中心村拆遷戶安置小區。同時,以蟠龍山為點,在周邊建設休閒健身步道、蟠龍山文化園及民宿酒店、遊樂設施等,在推動村莊有序建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村黨組織將閒置的238畝宅基地收歸集體,其中121畝耕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20萬元。
如今一到週末,蟠龍山及周邊便成為周邊市民的首選打卡場所,這裡一躍成為網紅景區。春節期間,來爬山、賞景的遊客更是呈“井噴式”增長。春節過後,老山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老山廟會,僅正月初九一天就迎來了近7萬人的遊客。遊客們處處看風景、時時可遊玩,這也帶動著老山村産業振興、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
據介紹,泗縣圍繞打造集約型、緊湊型村莊,結合“空心村”整治、和美鄉村建設,遵循“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建設集中安置居住區。本著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靈活採取多種方式保障不同群體住房需求:2000多戶生活在行政村範圍內、符合宅基地分配條件的,按照“一戶一宅”標準在規劃安置點內分配宅基地。500多戶生活在集鎮範圍內、自願放棄在原宅基地建房的,在集鎮規劃區內集中統建或多戶聯建住房。1000多戶居住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縣城規劃區內的,選擇在農民住宅小區或農民公寓居住。
同時,該縣整合利用閒置宅基地、閒置農房、村集體用房等資源,挖掘本地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價值,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鄉村人居環境實現舊貌換新顏。2022年,泗縣榮獲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處置‘空心房’本質上是做減法,減去的是冗余,留下的是風景。還房于田,增加了農業用地,也促進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農地生金,不再僅僅是夢想。我們將繼續擴大試點範圍和探索路徑、打造亮點。”王岩説,下一步該縣將通過總結提煉宅基地改革成果、推廣推介改革經驗,奮力打造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