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創造史上最佳後,安徽“首位産業”怎麼幹

發表于:2024-01-25 10:16  作者:汪國梁、彭園園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對於安徽汽車産業來説,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一座里程碑。

全年汽車産量249.1萬輛,增長48.1%,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86.8萬輛,增長60.5%。在將汽車産業確定為“首位産業”的第一年,安徽汽車産量歷史性地跨過200萬輛大關,創造史上最佳成績。

“首位産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鞏固和擴大已取得的優勢、朝著新能源汽車強省的目標闊步前進又該如何出招?參加省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這一課題,紛紛建言獻策。

優先佈局智慧化 搶佔有利生態位

“雖然去年我國汽車産銷量已達3000萬量級,但千人汽車保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意味著汽車市場尚未見頂,産業發展仍有較大空間。”省人大代表、滁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圖強説。王圖強是滁州汽車及裝備製造産業鏈鏈長,他表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人們對出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疊加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更好體驗和性價比,汽車消費在未來一段時期將會進一步釋放。省委將汽車産業確定為“首位産業”,有基礎有條件有前景,去年産業發展的成績也印證了這一戰略決策的科學性。

新能源汽車對於汽車産業的重塑,不僅體現在動力來源上,更體現在智慧化領域。既是出行工具又是移動智慧終端的新定義,深刻影響行業競爭的模式和格局,軟體驅動硬體的戰略越發為行業企業所重視,同時也給安徽“換道超車”帶來新機遇。

“基於現實和比較優勢,安徽未來的機會在智慧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應聚焦核心定位,組織專業力量,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産業發展路線圖。”省政協委員、省能源集團董事長陳翔表示,安徽應將打造世界級智慧網聯電動汽車産業集群作為“首位産業”的戰略核心,既要基於“三電”系統電動化技術架構,更要基於軟體定義硬體、數據驅動應用,聚焦車輛關鍵技術、資訊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解決好電動化基礎上智慧化優先規劃和佈局問題,搶佔有利的産業生態位。

堅持整零協同 延鏈補鏈強鏈

汽車是典型的龍頭帶動型産業。安徽省集聚了奇瑞集團、江汽集團、蔚來、合肥長安、比亞迪合肥、大眾安徽、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聚集。

如何推進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省政協委員、民建安慶市委會主委朱菊雲建議,依託新能源汽車産業鏈聯盟,全面摸排整車、零部件企業技術需求,按産業應用場景培育一批具有“獨門絕技”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比如,統籌智慧網聯、自動駕駛、智慧底盤、動力系統、域控制等技術服務需求量大的開發方向,整合現有研發、測試、檢測等資源,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技術和工程解決方案的汽車技術服務企業。

滁州汽車産業鏈規上企業近500家,數量居全省第三位,在整車和零部件領域都有一定基礎。“我們提出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第三城,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180個、投資超1800億元,正在謀劃和洽談的項目還有280個。”王圖強説,滁州堅持“項目為王”,在打好項目招引攻堅戰中,努力落實好省委發展“首位産業”的決策部署。

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度“內卷”,激烈的競爭不僅體現在企業之間,也體現在區域之間。“作為普通地級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做強做大,必須更加注重差異性,找準在産業鏈中的定位。”王圖強表示,滁州將立足自身優勢,聚力“外引內培”,積極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建設具有滁州特色的新能源汽車産業。

高起點打造汽車文化 提升辨識度影響力

發展“首位産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強省,既需要製造“硬實力”,也需要汽車文化“軟實力”。當前,我省汽車産業亮點主要在生産、製造領域,在汽車文化和氛圍等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

“營造汽車文化氛圍是一個長期過程。”省人大代表、安利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姚和平建議從宣傳平臺、産業融合和人才培養三方面,加強汽車文化建設。舉辦汽車展覽、論壇、文化節等活動,建立汽車博物館、汽車文化館、文化園區,構建豐富多樣的汽車文化宣傳平臺。推動汽車設計、創新零部件等産業與創意産業相融合,汽車文化與體育産業相融合,打造汽車文化發展新業態。依託我省高校資源,在汽車相關院校和專業加強汽車文化知識普及教育,同時加快引進國內外汽車相關領域著名教育培訓機構,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汽車文化人才。

打造有影響力的汽車文化,必須要有高標準高起點。“樹立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高起點建設具有國際品質的新能源汽車主題文化IP。”陳翔建議,依託駱崗中央公園或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或另外精心選址,高標準規劃建設世界級汽車主題文化公園。

“依託主題文化公園,可以舉辦國際品質‘汽車+’系列活動,加速形成各類文化集群、産業集群、服務集群和人才集群組成的汽車文化生態。”陳翔認為,世界級汽車主題文化公園的主要功能應包括組織召開行業高級別會議、舉辦整車與新型零部件系列國際化展覽、組織策劃行業頂級賽事、建設汽車文化場館等。比如,爭取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電動汽車百人會等行業及團體標準會議、論壇定期或永久在安徽舉辦;對標法蘭克福、北京、上海等車展,把合肥新能源車展打造成中國一流的國際車展;對標國際汽車名館,高水準建設合肥汽車博物館、科學館,打造國際影響力智慧網聯電動汽車之都的亮麗名片。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