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向海而興,安徽滿帆奮進

發表于:2023-11-22 10:12  作者:何珂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新發展格局下,“向海而興”的對外開放正逐步向沿江、內陸地區展開,安徽已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地帶。

搶抓多重國家戰略、深度參與國內國際産業協作、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資源……思想破冰,行動突圍。如今,安徽對大海、對開放的嚮往,頻頻照進了現實。

安徽還需勇於開拓開放發展的新賽道,勇於到國際市場的大風大浪中錘鍊,加快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

德國哥廷根九月的陽光照射著繁華的街道,空氣中瀰漫著歡脫的氣息。當地工人安德里亞斯將名字簽到剛下線的首款電池包上。

這款電池包,生産技術和設備均來自中國安徽。去年6月,國軒高科宣佈在德國哥廷根設立其歐洲首個電池生産運營基地;今年9月,首款電池産品下線。

橫穿亞歐大陸,跨越近八千公里,讓安徽的電池生産線抵達,這是過去安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破除“重內輕外、自我迴圈”的封閉觀念,樹立“向海而興、借船出海”的開放意識。

安徽,在思想上破冰,從行動上突圍。

“徽動全球”出海行動組織48個招商團組赴境外開展外資招引活動;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克裏斯蒂安·武爾夫6次來到合肥;大眾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製造中心落地安徽;國軒高科將工廠建在了德國……

海,是開放的代名詞。一直以來,安徽保持著對大海、對開放的嚮往。

如今,安徽對“海”的嚮往,頻頻照進了現實。

從不斷試點創新,主動靠上去,借勢“長三角一體化”打開通江達海的更寬大門;到加強“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用好自貿試驗區優勢,外向型經濟逐年遞增;再到辦好世界製造業大會、投資安徽行等活動,一個個合作願景“全景式”打開……安徽雖不靠海又不沿邊,但開放的腳步從未停滯,揚帆遠航、追逐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下。

破思想之“冰”

只有思想上“破冰”,才會有行動上的“突圍”,安徽雖然不沿海但近海、不沿海但通江達海

貨車川流,塔吊飛轉,立冬之後的蕪湖港,依舊一派繁忙景象。

向右遠眺,一輛輛新車集結滾裝碼頭堆場,靜待裝船“出海”。不用轉關申報,省掉二次運抵手續,這批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汽車,將經由上海洋山港遠渡重洋。

“以前通關手續繁瑣,運輸時間長,成本也高。”蕪湖海關啟動洋山港—蕪湖港“聯動接卸”監管新模式,港口貨物進出口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奇瑞汽車國際公司關務負責人蔡文雯算了筆賬,如今出口每標箱能減少物流成本600元,進口每標箱也能省400元。

今年以來,蕪湖地區江海一港通“聯動接卸”業務量,已達去年全年的15倍,總貨值超10億元。

“井噴式”增長的業務量,是安徽開放的最佳注腳。

思路一變天地寬——

從地理位置上看,不沿海、不沿邊的安徽,原來,進出口也可以如此便捷。

曾幾何時,不少人因為安徽不沿海、不沿邊,産生了小農意識、封閉意識,思想不夠解放,視野不夠開闊,將安徽定位成內陸省份,沒有做好“海”的文章。

解放思想是先導、是前提、是總開關,是社會的活力之源。

憶往昔。早在1979年,鄧小平同志視察黃山時就明確提出“對外國人開放”的要求;1980年,蕪湖港開闢為外貿港口,打開了對外開放的通道。

198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文件,簡化外資企業審批流程,出臺稅收減免政策。隨後,全省首家外商投資企業——安利合成革股份公司成立。當年,這家公司一週時間生産的合成革,就能從合肥“鋪”到上海。

開放以獨特的活力,讓安徽受到深刻洗禮。

近年來,安徽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凝聚了發展共識、形成了奮進合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邁入了快車道。

但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少數地方、部門和幹部思想還不夠解放、視野還不夠開闊,謀事創業跳不出“一畝三分地”,對待新生事物不吸收、不轉化、不運用,對待新知識不願學、不願想,習慣蹲在自己的舒適區裏。

尤其是與滬蘇浙等發達地區對比來看,思想還未走在行動之前,向海圖強、開放包容的理唸有待提升。

“向海而興、借船出海”,必須要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打開解放思想的閥門。

只有思想上“破冰”,才會有行動上的“突圍”。

安徽多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丁玉波坦言,落戶在“不沿海”的馬鞍山鄭蒲港新區,看中的就是“馬鞍山綜保區‘境內關外’的政策優勢和鄰近港口的區位優勢”。

一個綜保區——“境內關外”的特殊身份為區內企業大大節約了稅收成本;一處深水港——一期3個兼靠2萬噸級船舶碼頭在這裡開航運營。

兩端之間,一條物流鏈,串起了區港聯動新模式。

沿河即沿海。“得益於區港聯動,我們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在上海港清關後,轉水運可直接抵達鄭蒲港,較陸運而言,為企業節約了20%至30%的物流成本。”丁玉波説,安徽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放眼全省。如今,安徽建成了馬鞍山港、蕪湖港、銅陵港、安慶港、池州港等水運一類口岸,“向海求變”的堅持,讓“通江達海”的夢想得以實現。

向東,是大海,是航道。

向西,安徽也在不斷打通對外開放新通道。

9月22日,安徽首列通過“鐵路快通”模式報關的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駛出,將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終抵達哈薩克阿拉木圖。

“我們通過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實現對鐵路列車所載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監管,簡化班列進出境監管手續。”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鐵路快通”模式下,每列中歐班列能節省通關時間約20小時,班列整體運作時間縮短1天至2天,“不斷創新、優化服務,讓安徽企業走出去更便捷。”

如今,越來越多的安徽本土産品借助中歐班列“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的線路佈局,實現了直通海外。今年前9個月,中歐班列(合肥)已累計發運班列736列,發運集裝箱超6萬標箱,均同比增長約20%。

1831公里的高等級水運航道“通江達海”、200多條空中航線“縱橫全球”、累計開行3500列的合肥中歐班列“貫通亞歐”、5477公里高速公路和2522公里高速鐵路“四通八達”……安徽,通江達海,勢不可擋。

借機遇之“風”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賦能,江淮大地已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地帶

這段時間,在安徽鑫藍海技術有限公司項目工地上,生産總監呂惠傑忙得腳不沾地,“抓緊時間把南京廠區的設備和生産線都搬過來”。

同樣忙碌的還有鑫藍海對面的三家企業——諾達佳智慧製造、鼎為光電、威灝光電的負責人。他們抱團從蘇州而來,同時落戶廣德。三家企業負責人是多年老友、也互為上下游企業,此次每家投資5億元、各佔地50畝,準備在安徽大幹一場。

3年前的盛夏,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航掌舵、擘畫藍圖。

牢記殷殷囑託,奮進的步履鏗鏘有力。

在上海的“龍頭”帶動下,安徽借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搭上一體化的“快車”,保持“長三角上進生”的姿態,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

將時間軸拉長,在改革開放之初,安徽與長三角其他省份外貿規模相差不多,但多年來,相較于滬蘇浙,安徽敢闖敢試的步伐太小,與滬蘇浙的差距也日益明顯。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安徽受益最多,也已成為安徽發展最大的“勢”。

10月底,無錫賽思特機械有限公司年産1000台數控機床項目、上海鉭澤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年産500台數控機床項目等簽約落戶長三角(宣城)産業合作區宣州片區。眼下,該區正在著力打造長三角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數控裝備産業集聚地。

帶來的利好不僅是實物,更是觀念。

直面差距,敢於追趕。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入推動了安徽上下思想觀念解放,深入推動了體制機制與滬蘇浙等高對接。

五年來,安徽對標滬蘇浙陸續出臺600多項政策舉措,選派2600多名幹部人才赴滬蘇浙跟班實踐,複製推廣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171項。

滾滾長江,奔騰不息,盡向東流。

融入長三角,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安徽既急切又努力。

今年8月20日,安徽開了場大會,會上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一份文件,名叫《關於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圍繞區域協調、創新協同、産業協作等領域提出70條具體舉措。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

以最大精力抓最大機遇,全面動起來、主動幹起來,安徽正持續加強與滬蘇浙地區深層次連結,在省際毗鄰地區、園區結對共建、産業協同發展、民生事業共用等方面深化全方位合作,把發展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和發展實效。

自貿試驗區是全國開放水準最高的區域。

2020年9月24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

安徽自貿試驗區發揮制度創新這個核心功能,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加大開放力度,開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聚焦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的各自特色和重點産業,探索形成片區聯動、協同高效、競相發展的新模式。

“制度創新要服務於地方主導産業,更要賦能主導産業。”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管委會主任何紅旗説,片區圍繞蕪湖市智慧網聯汽車、機器人、智慧家電、航空裝備等主導産業,不斷推進招大引強,著力建設開放性産業集聚區、戰新産業先導區和江海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區。數據顯示,蕪湖片區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6個,協議引資額2557億元。

自貿試驗區的清風正從一隅吹向更遼闊的地域,孕育更多開放活力。

三年來,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62項,其中21項為全國首創,7項經國務院及相關部委批准在全國複製推廣,7項入選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3)》創新案例,提前兩年基本完成112項試點任務。

善借東風、巧搭快車,才能在搶抓發展機遇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將安徽納入其中,“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疊加賦能……

新發展格局下,安徽積極把握機遇,已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地帶。

揚敢為之“帆”

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四鏈合一”加快走出去步伐,勇於到國際市場的大風大浪中錘鍊

10月25日晚間,國軒高科發佈公告,擬在美國密歇根州建設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23.64億美元,並委託公司全資子公司美國國軒與密歇根州政府及其他第三方合作夥伴簽署相關協議。

其實,除了産品,國軒在海外資本市場上表現也頗為搶眼。

去年7月,作為第一批登陸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GDR的中國企業之一,國軒高科成功募資約6.85億美元。

對於國軒高科“國內國際雙引擎”戰略的實施,董事長李縝表示,企業走向國際,産品、技術、資本也要走向國際。

在採訪中,有企業家坦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逼迫企業改變慣有的“外貿出口”思維,從輸出産品轉向輸出工業製造能力,“提質補鏈”,一手“提上去”、一手“走出去”,從而參與構建全球産業鏈,“面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一定不要視而不見,一定要順勢而為”。

而在前期調研中,記者也發現,不少企業對“走出去”有顧慮。

讓更多皖企出海“狂飆”,政府部門需要作出表率,給企業足夠的底氣與信心。

安徽啟動“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系列行動,出海拓市場、促合作、強鏈補鏈。

“之前3年都沒怎麼出去,今年幾乎每個月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的,印度尼西亞、泰國、美國、日本等,都有我們的身影。”安徽振達刷業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總經理張夢妮告訴記者,走出去的路上,或許風大浪急,但水深魚大。

“收穫超過預期”——在走訪中,不少外貿皖企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説。

面對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地方、部門和幹部“敢為”的氣魄更大一些、“善為”的本領更硬一點,才能讓更多本土企業大步“走出去”,全球領軍企業“走進來”。

今年前9個月,“徽動全球”出海行動共組織48個招商團組赴境外開展外資招引活動,安徽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大眾科技、海森生物、庫迪科技等一批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項目相繼落地安徽。

眼下,安徽省商務廳正在大力促進新興産業領域的外資招引,重點打造“投資安徽行”等招商特色品牌,主動對接中投公司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和國際化基金,加強資本對接、基金合作和産業引育,支援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並購後在皖返程投資。

“安徽省近年來新興産業的發展非常令人矚目,投資環境與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同時,安徽還有非常有實力的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三菱電機在安徽設立了電梯、空調事業公司以及半導體生産工廠,今後我們會繼續擴大在安徽的投資。”11月5日,在投資安徽行(上海)懇談會上,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中國副代表小柳津裕説。

今年,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克裏斯蒂安·武爾夫已是第六次來到合肥。他説,德國在安徽投資企業超150家,大眾、大陸、博世、西門子等都在安徽有投資或合作,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成為雙方合作共贏的典範。

擁抱全球資源,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要“四鏈合一”。

今年以來,科大矽谷服務平臺(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龍“飛”個不停,法國、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皆有他的身影。

科大矽谷服務平臺有限公司作為“科大矽谷”的市場化主體,正在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中心,輻射全球創新高地,連結全球創新資源。

“科大矽谷”已在全球成立法國、美國矽谷、日本等5個海外創新中心,聯絡海外校友400余人,收集儲備優質海外項目資源30余個。

放眼全球,目前,已有90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皖投資,項目超180個。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實際使用外資1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8%,製造業、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都達到了68%左右。

“向海而興、借船出海”的開放意識如何進一步深化,促進開放怎樣進行新拓展?

安徽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將強化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進口貿易示範區等開放平臺的統籌聯動,辦好“投資安徽行”、世界製造業大會、“徽動全球”出海等活動;創新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繼續推動“新三樣”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綠色低碳産品出口,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跟蹤實施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探索推行跨境服務貿易管理新模式;加大外資招引力度,推動優勢企業開拓東南亞、中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安徽正進一步揚起“敢為”之帆、提升“出海”之能,乘好遠航路上的“風”,破除阻礙前進的“浪”,不斷開拓外向發展新賽道、提升開放發展新水準。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