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守護好山水 逐夢“綠富美”

發表于:2023-08-30 11:04  作者:夏勝為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江淮大地,天賦山水,靈動秀美。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和長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等聞名於世,這是安徽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然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安徽,高度讚譽安徽良好的生態環境,強調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安徽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部署開展綠美江淮行動,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十年禁漁效果彰顯,野生江豚逐嬉皖江、東方白鸛展翅巢湖,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在江淮大地成為常態。

治污攻堅 改善環境品質

“家門口的水清了,空氣也清新了,過去夏天都不敢開窗戶。”對家門口的環境變化,亳州市譙城區淝河鎮馮洼村村民桑振禁不住感慨。桑振的幸福感源於淝河鎮推動黑臭水體治理。曾經,因沿河建房、污水直排,馮洼村新建溝逐漸成了一條臭水溝。近年來,淝河鎮進行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建污水管道和大型三格式污水化糞池、清淤截污、生態修復等多管齊下,實現水清岸綠。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安徽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大氣污染防控,持續推進水環境品質提升,強化土壤污染風險防範,聚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2018年到2022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從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71.7%提高到86.1%。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降幅居全國第二,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78.1%、升幅居全國第三,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6.6%。

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直接影響群眾環境獲得感。今年以來,我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排查問題7455個,已完成整改6429個。同時,我省正下大力氣開展“整治餐飲油煙和噪聲擾民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群眾環境獲得感。

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面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和安全利用,嚴格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治理,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等,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生態修復 築牢生態屏障

桐城市黃甲鎮黃鋪村距離市區25公里,曾是貧困村。如今,卻有著“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多張“金字招牌”。黃鋪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林長王立勇説,近年來,隨著林長制改革實施,護綠、管綠、增綠、用綠、活綠,全村有茶園4200多畝、油茶1200多畝,群眾有了“綠色銀行”。不少村民開起了休閒旅社、農家飯館等,吃上了“生態飯”,日子越過越好。

林長制改革是我省生態建設領域的一項創舉。我省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林長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成為新時代安徽改革的知名品牌。

開展生態修復,築牢生態屏障,功在青山綠水,事關民生福祉。2012年以來,我省實施“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四廊兩屏”建設等重大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3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7.53%增長至30.22%。

2021年3月,我省全面啟動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與此同時,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屏障,我省統籌推進皖南、皖西兩大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兩年來,“四廊兩屏”涉及縣(區)完成人工造林41萬畝、封山育林227萬畝,成功創建1個國家森林城市、7個省級森林城市、118個森林城鎮、1252個森林村莊。

深化示範引領,守護青山綠水。三輪試點、十餘年探索,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條件,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天然飲用水。今年6月5日,試點工作迎來新的飛躍。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至此,籌劃多年、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樣板區建設揭開“面紗”。

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大力實施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加快實施“四廊兩屏”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謀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河湖長制,持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和生物安全管理,切實維護生態安全。

低碳發展 全面綠色轉型

在海螺集團白馬山水泥廠的智慧溫控室裏,一條條綠油油的藤蔓上挂著許多番茄,每年每平方米的産量可以達到60公斤,遠高於一般大棚種植産量。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使用了企業從水泥生産線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氣肥”,通過外界光照強度的實時監測,匹配相應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強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産量。這正是海螺集團在碳減排上的探索,每年減少碳排放5萬多噸。

隨著“雙碳”戰略實施,我省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節能降碳能效提升、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行動。

當前,“碳達峰十二大行動”有序開展,我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我省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發展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加快構建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製造體系,並推動建材、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碳達峰。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2012年至2022年,我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31%,以年均4.1%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7.9%的經濟增長。

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省大力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紮實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嚴格審批新增“兩高”項目,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産能和化解過剩産能;推進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

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淮畫卷正在不斷呈現新的精彩。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