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安徽:已就業殘疾人超50萬人,就業類型多種多樣

發表于:2023-08-25 11:15  作者:劉良慧、殷驍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在安徽省,殘疾人就業類型主要分為農村種養加、輔助性就業、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靈活就業、個體就業(含創業)等。記者從省殘聯獲悉,截至目前,已就業殘疾人約50.85萬人,其中從事農村種養加的殘疾人27.58萬人。

殘疾人家庭普遍關注的輔助性就業,目前在我省有212家機構,解決了4700多名殘疾人就業,主要安置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然而,受制于對財政依賴性大、商業效益不足、持續運營能力較差等,庇護性就業場所提供崗位有限。採訪中,業內人士表示,保障殘疾人就業需多方用“心”,亟須開發多元性崗位,不斷滿足包括自閉症在內的殘疾人就業需求。

殘疾人家庭有期待

不久前的一個傍晚,記者在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園社區見到了吳金慧,由她和幾位家長組織的”巧手職前模擬訓練營”正在社區開展活動,近10位家長帶著孩子將餐巾紙裝袋,他們都是自閉症患兒。

“孩子快18歲了,書讀不進去,康復機構也不收。孩子能去哪兒,成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吳金慧告訴記者,眼前的這些孩子大多兒時即確診自閉症,存在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等問題,其中不乏智力超群的孩子,也有些智商還停留在童年。

自閉症孩子通常會給家庭帶來較沉重的負擔,需要父親或母親全職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後,家長們無不盼望孩子有份工作、有個去處。“孩子能慢慢融入社會,也讓我們有喘息的機會。”正在和兒子陶陶一起做手工的陶先生説。

自閉症孩子成年後能從事哪種類型的工作?吳金慧認為,輔助性就業最適合他們。輔助性就業針對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採取集中就業模式,在勞動時間、勞動強度等方面更為靈活。輔助性就業機構同時具有庇護性、非營利性、社會福利性等特點。

吳金慧打聽了合肥市好幾家輔助性就業機構,都得到“人員已滿、沒有多餘崗位”的答覆。她沒有放棄,和幾位自閉症患兒家長組建“巧手職前模擬訓練營”,接手工活回來做,“希望模擬工廠場景鍛鍊孩子的能力,讓他們能學會用勞動創造價值。”吳金慧説。

輔助性就業受歡迎

7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合肥市廬陽區潤廬工坊,在一處生産車間,幾張桌子並排擺放,桌上堆放著生産物料,5個工人圍坐一桌,正在拼裝竹節跳繩。“我們有5個生産車間,主要接一些簡單手工活。”潤廬工坊主管劉靜介紹,除竹節跳繩外,工坊最近還在做防塵頭套的裝袋工作。

潤廬工坊成立於2021年3月,承接廬陽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安置40名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其中年齡最大的53歲,最小的剛滿16歲。工坊為每位殘疾人發放保底+計件工資,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併為他們購買了保險。

“合肥市目前認定的輔助性就業機構有44家,安置了1000人左右。”合肥市殘聯就業中心主任張軍介紹,該部門每年給這些輔助性就業機構發放補貼,基本涵蓋人員工資支出。該市目前有持證殘疾人18萬人,其中有就業能力的預估有9萬人,僅靠政府集中安置仍是杯水車薪,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為殘疾人拓展更多崗位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位於肥東縣八斗鎮的合肥迪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在肥東縣和合肥市區都設有生産線。肥東廠區目前有80多名員工,其中殘疾人員工有22名。7月26日下午,記者進入廠區,看到十幾名殘疾人員工正在安裝電路控制板組件。“這是我們專為殘疾人開發的崗位。”該公司副總經理梁錦説,除安裝組件外,有些殘疾人員工還被分配到其他生産線從事流水線作業。

“殘疾人員工每月除社保外,可拿到近3000元工資,已成為家裏一個重要的勞動力。同時,與正常員工身處同樣的工作環境,也提高了他們的社會融入度。”梁錦説,該公司安置殘疾人數量超過10人,且殘疾人員工佔到全部員工的25%,按政策享受了一定的退稅優惠,還提高了社會聲譽,像這樣的殘疾人集中就業模式正獲得廣泛歡迎。

社會接受度待改善

當前,全省有401.5萬殘疾人,他們就業還面臨哪些難題?在銅陵學院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師、高級社會工作師張甜甜看來,一方面是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殘疾人缺乏擇業空間。另一方面是一些用人單位不願聘用殘疾人。此外,殘疾人就業能力偏低,難以在競爭市場中獲得優勢。

“以殘疾人工坊、庇護工場等為代表的輔助性就業機構,盈利情況不太理想,對財政依賴度高,提供崗位有限,難以滿足更多殘疾人家庭就業需求。”省殘聯教育就業處三級調研員柯星告訴記者,殘疾人作為特殊的就業困難群體,亟須政府、社會合力開發更多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

2007年5月起施行的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比例的,應當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人單位是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因缺乏有力牽頭單位和執行主體,執行難度較大。”柯星表示,應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以起到良好的社會示範效應。

對於殘疾人佔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比例不低於25%(含),且不少於10人的用人單位(盲人按摩機構不少於5人),政策規定,應對其予以稅收優惠,並在生産、經營、技術、資金、場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扶持。柯星認為,應做好相關政策宣傳,鼓勵更多企業為殘疾人開發適合性崗位,同時落實好對殘疾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

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還應從根本上提高社會對殘疾人的接納度。“應在中小學教學中增加有關殘疾人群體知識,引導教育中小學生正確看待殘疾人,樹立新殘疾人觀。”張甜甜表示,應盡可能將殘疾兒童安排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讓更多殘疾人進入用人單位,增加他們的社會融入和能見度,改善社會對殘疾人的觀念和接受度。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