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宣城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該市近年來堅持“生態立市”戰略,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數在80以上,成為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最優的城市之一。
宣城市全面加強38個自然保護地管理和建設,對野生動植物重要分佈區、原生境全面加強保護,特別注重候鳥大規模集群的越冬地、繁殖地、遷飛通道的保護,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同時,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佈區,發揮生態護林員作用,增設巡護線路,進一步加大野外看守力度。
該市還將4個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納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實施徽水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補償,開展重要物種繁育研究與增殖放流、水生植被修復以及保護區棲息地周邊生態修復,積極探索維護水産漁業資源,開展水生生境補償性修復。同時,加大對南漪湖水生生物種群資源及其棲息繁衍環境的綜合保護,開展南漪湖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完成南漪湖入河口濕地建設,推動湖庫清淤工程,逐步改善棲息繁衍環境。
宣城市強化落實揚子鱷規範化管理與保護,投入6.4億元整改資金,完成適宜揚子鱷生存繁衍棲息地增補工作,對揚子鱷核心棲息地進行了生態修復。自2019年以來,共成功開展了4次大規模野外放歸活動。
根據初步調查顯示,野外揚子鱷數量已由2018年的300多條增加為1000余條。同時,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截至2022年底,宣城市擁有古樹名木3582株,掛牌保護率100%。近年來,該市投入600余萬元修復資金,修復古樹56株,建成古樹公園7個。
為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該市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市級領導擔任自然保護地市級林長體系,在宣城市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均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編制了總體規劃,建立了向量數據,並全部配備專業巡護員,開發自然保護地手機App巡護軟體,真正實現有人管、有圖管的局面。
自2017年起,宣城市已連續6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問題整改專項行動。截至目前,該市已核查涉及32個自然保護地的近4000個點位,完成400多個問題的整改。同時,有序開展生態修復,近年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9.76平方公里,流失面積、強度持續實現“雙下降”。
·編後·
宣城市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廣大群眾持續共用綠色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