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深化分工協作,構築産業高地

發表于:2023-06-05 09:57  作者:汪國梁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6月2日,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産業鏈聯盟在合肥成立,由省經信廳與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羚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攜手多家長三角重點産業龍頭企業,共同成立的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産業鏈聯盟,旨在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實現産業鏈企業和各行業組織、社會團體間的資源共用、互利共贏,推進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數字化、資訊化與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揮電商平臺、大數據核心技術和長三角製造網路等優勢,打通行業間數據壁壘,率先建立區域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區域産業升級服務平臺。“數字化轉型大潮下,要獲得更大發展,單打獨鬥已不再合適,借助聯盟載體實現合作共贏成為必然趨勢。”省經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産業鏈聯盟,打破地域壁壘,形成集聚效應,匯聚優勢資源,打造長三角地區産業鏈合作共贏創新體系。

不只是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在現代産業體系建設的諸多方面,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分工協作持續深化。以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為目標,滬蘇浙皖共同開展産業鏈研究,完成長三角機器人、新型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産業鏈研究,針對27個重點斷鏈風險點制定補鏈固鏈強鏈目標和措施。按照“一鏈一團隊”機制,啟動民用航空、物聯網、數字安防、智慧語音四條産業鏈研究。

長三角內部不同區域間,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合作空間大。圍繞産業鏈供需對接,江蘇省為滬浙皖等23個省市和省內13個設區市的600多家重點企業協調4000多家配套企業予以配套,安徽省通過舉辦對接會懇談會、組織企業到府集中對接、視頻會議對接等靈活多樣的形式,2022年開展面向省內和長三角地區的産業鏈供需對接活動155場次。南通市(船舶海工)、杭州市(數字安防)、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入選全國首批産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聚焦産業鏈上下游的“卡脖子”“掉鏈子”薄弱環節,加快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探索形成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數智賦能機制、供需精準對接的投融資服務機制和“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機制,著力構建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和政策保障支撐體系。

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是推動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三省一市認真貫徹落實結對合作幫扶實施方案,深入研究皖北城市對接滬蘇浙加快先進製造業發展政策舉措,細化明確結對合作幫扶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皖北結對8市編制完成産業鏈基礎資源圖、重點企業名錄和産業合作清單,推動地市級層面與滬蘇浙發達地區多層次多主體合作。

按照集群化發展方向,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集聚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圍繞先進製造業集群跨區域交流合作,有關方面支援南京市新型電力(智慧電網)裝備集群和溫州市樂清電氣集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化長三角集群間、集群發展促進組織間交流互動與合作對接。加快長三角機器人研究成果轉化,圍繞工業機器人領域薄弱環節突破,上海市推動新時達電器股份公司牽頭長三角12家上下游企業打造全國産化焊接機器人,累計出貨量約900台。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市場機制主導和産業政策引導相結合,完善區域産業政策,強化中心區産業集聚能力,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優化重點産業佈局和統籌發展。滬蘇浙皖積極優化創新産業佈局,加快打造産業創新高地。

空天産業方面,江蘇省全面梳理航空航太産業發展現狀,摸清底數,建立臺賬,編制完成航空航太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推進遙感衛星應用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積極搶佔空天地資訊應用的戰略高地。未來網路産業方面,杭州市圍繞未來網路(6G),啟動“中國視谷”建設,成功創建省CMOS積體電路成套工藝與設計技術創新中心、省智慧感知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推動紫金山實驗室聯合華為、新華三等通信龍頭企業,在確定性網路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跨2000公里以上距離30微秒時延抖動控制,開通覆蓋35個城市的全球首個確定性骨幹網路。

安徽省在類腦智慧産業上有較強的科研優勢。依託類腦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加強類腦智慧技術推廣應用,合肥中科類腦公司積極參與支撐金山雲構建大規模跨域計算集群建設、宿州智算中心項目建設等,類腦實驗室博弈智慧場景應用項目成功申報科技部科技創新重大項目。

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打造産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不斷深化的區域産業合作,正在為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能。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