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文旅 > 

銅陵市郊區:山水美景引客來 全域旅遊處處景

發表于:2023-05-24 09:56  作者:周若揚、陳磊  來源:中國網韻動安徽  責任編輯:陳紫芊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行走在銅陵市郊區大地,隨處可見綠意盎然、清波綠水、鳥語花香,遊人隱于山水之間,一幅步步是風景、處處能遊的美麗畫卷正在山野間徐徐展開。  

近年來,銅陵市郊區經過不斷地旅遊開發建設,旅遊基礎設施逐漸完備、旅遊景區景點逐漸增多、旅遊節慶活動逐漸豐富,全區旅遊事業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良好局面。乘著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的東風,該區充分挖掘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的最大優勢,依託“一核、三帶、多點”旅遊發展總體思路,著力推動“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努力開創全域旅遊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古鎮新夢,蹚出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走進位於銅陵市郊區的千年古鎮大通,沿著四方石鋪就的道路進入瀾溪老街,抬頭望去兩邊皆是青磚黛瓦馬頭墻;來到大通歷史文化主題展館,清末民初時大通的繁華景象一覽無余;乘船過江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和悅老街上,記憶一下子被拉回到繁盛時期的“小上海”……這座古鎮處處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用心感受它歷經千年風霜洗禮而積澱下來的那份厚重與滄桑。  

大通,古名“瀾溪”,唐代在此設大通水驛,北宋時期正式建鎮。古鎮依山臨江,交通便捷,曾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安徽“四大商埠”。清末民初,這裡商賈雲集,店舖林立,客流如織,有“小上海”的美譽。歷史上,李白、楊萬里、王陽明、劉大櫆等名人都曾經在這裡流連駐足。南宋詩人楊萬里《舟過大通鎮》詩云:“淮上雲垂岸,江中浪拍天。順風那敢望,下水更勞牽。蘆荻偏留纜,漁罾最礙船。何曾怨川後,魚蟹不論錢”,更是讓這座小鎮聲名鵲起。  

大通鎮的核心街區是瀾溪老街,這裡現今還保留著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店、傳統手工作坊和民居等。青磚黛瓦築成的徽派房屋,堅守上百年的理髮店等老字號店舖,大通茶幹、小磨麻油等當地特産,引人駐足。  

與瀾溪老街隔江相望的是和悅老街,沿街建築整體看來較為破敗,斷壁頹垣隨處可見,但馬頭墻、吊腳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巷道卻仍基本保留原貌,墻體上一些老商號的標誌也依稀可見,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  

俯瞰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和悅洲景色如畫。和悅村位於和悅洲上,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之一,和悅村的和悅老街曾經有著三街十三巷的規模,是目前我國唯一存世的在江心洲上的歷史街區。

附近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利用半自然條件對江豚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目前有12頭長江江豚生活於此。長江江豚有著厚實的身軀、圓潤的腦袋,嘴角微微上揚,看起來仿佛是在微笑,因此被稱作“微笑天使”。  

在位於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和悅洲上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基地,新生幼崽小江豚依偎在母江豚“斑斑”身邊,嬉戲玩耍。

昔日的繁華儘管已隨江水流逝,但融入血脈中的那份氣質和厚重感卻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如今,依託獨特的地理區位,大通正成為八百里皖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八方遊客。據統計,2020年、2021年、2022年,大通鎮接待遊客數量分別為35萬人次、45萬人次、55萬人次。  

據了解,近年來,大通鎮已先後榮獲“聯合國迪拜人居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旅遊休閒集聚區”“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級首批旅遊休閒街區”等一系列榮譽,千年古鎮正煥發出新時代的風采。  

串點連線,匠心打造精品旅遊景點  

近年來,銅陵市郊區充分利用本地文化旅遊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文旅品牌活動,如:2017年舉辦了大通古鎮“全國龍舟邀請賽”,2018年舉辦大通美食文化旅遊節,連續多年舉辦了灰河鄉葡萄旅遊節、周潭大山桃花節、銅山百姓春晚、大通春節舞龍燈等一批文化旅遊活動,逐漸提升郊區文旅知名度。  

近年來,銅陵市郊區灰河鄉積極發展葡萄産業,推進農旅融合,促進農民增收。圖為果農在葡萄種植基地採摘葡萄。

2023年3月,銅陵市郊區安銅辦舉辦首屆櫻花節主題活動,盛開的櫻花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打卡拍照。

銅陵市郊區現有“長江拐彎、大海回頭”的大通古鎮景區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周潭大山景區2處A級景區,省級優秀旅遊鄉鎮5處(灰河鄉、大通鎮、安銅辦、銅山鎮、陳瑤湖鎮),省特色旅遊名鎮1處(大通鎮),省級旅遊示範村6處(東風村、大院村、南泉村、五洲村、水圩村、大山村),省特色旅遊名村1處(大山村),省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1處(大山村)、省特色美食村1處(大通鎮和悅村),休閒旅遊示範點、星級農家樂遍佈城鄉。同時,南泉古民居和楓沙湖、陳瑤湖以及普濟圩一望無際的稻田等資源景觀也有一定知名度。  

銅陵市郊區擁有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1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市級13處,縣區級3處。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15個,其中省級5個,市級8個,縣區級2個。此外,以大士閣為代表的佛文化、以南泉禪寺為代表的禪文化、以鵲江龍舟賽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氛圍濃厚。  

銅陵市郊區依託旅遊資源特色,結合旅遊産業發展基礎,綜合地理區位、交通格局、資源特色、市場潛力等産業要素,形成“一核、三帶、多點”旅遊發展總體思路。  

打造一個核心聚集區。將大通景區作為郊區文旅發展重心,通過政府投入、合作運營等方式,深挖古鎮文化、長江文化,運用5D技術開發沉浸式引流互動産品。同時,打造垂釣小鎮品牌,在祠堂湖水域發展休閒釣、漁園農莊發展競技釣,聚集人氣,帶動大通片區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發展。  

構築三條協同發展帶。周潭鄉村旅遊發展帶。促進周潭大山2A景區提質升級,輻射帶動周邊鄉村旅遊發展。持續打造東鄉武術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品牌,加強國保湯家墩遺址、區保八角亭保護力度,重點打造周潭桃花節文旅品牌,拓展桃子、梨子、草莓等果蔬採摘農事體驗休閒遊線路。灰河鄉村旅遊發展帶。以普濟桑田項目為中心,串聯環楓沙湖區域,聯動勇春農莊、甜蜜家庭農場、桃源農莊等老字號農莊,突出葡萄、黃桃、瓜蔞籽、優質稻米等名優農産品,打造農事體驗休閒遊線路。銅山鄉村旅遊發展帶。重點突出“文化+茶産業”的定位,推進茶文旅融合發展,發揮銅山鎮禪茶協會作用,以採茶、制茶、品茶、茶道展示等多種形式,打造旅遊品牌。整合南泉古村落、南泉禪寺等景觀資源,打響銅山鎮的“茶+古村落+南泉禪”名片,打造茶文旅研學精品體驗線路。  

銅陵市郊區周潭鎮大山村,五彩繽紛的花海與村莊、田間小路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詩意畫卷。

銅陵市郊區銅山鎮楊村村茶園,滿目蔥綠,景色如畫。

做強多個旅遊節點。鼓勵單點突破、節點引領,如以大院村山禮文化為代表的農家樂,以勇春農莊為代表的農事體驗,以陳瑤湖鎮水圩村為代表的紅色旅遊基地,以鴻基農業為代表的櫻花林季相景觀等,打造旅遊網紅打卡點。  

描繪藍圖,做好文旅“繡花”功夫  

2023年,銅陵市郊區積極塑造鄉村旅遊品牌體系。大力實施鄉村旅遊七大行動。創建省級精品主題村1個(大通鎮大院村),培育精品民宿2處(銅山鎮徽茗園民宿、周潭鎮山水農莊),培養經營管理人才2名,打造“雙微”提升點30處,啟動風景廊道設計方案編制,完成旅遊風景道郊區路段建設。形成“一鄉一品”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持續打造周潭大山桃花節、安銅櫻花節、灰河葡萄節現有文旅品牌,謀劃打造大通美食評選、大通白姜文化節、灰河音樂節、銅山禪茶旅遊線路推廣、大通健步走、大通景區端午國慶主題活動。  

持續推動鄉村旅遊産業發展。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垂釣産業。圍繞大通片區歷史文化、環境特徵、古跡名勝、民俗等現有資源,打造大通垂釣小鎮,在大通祠堂湖打造休閒垂釣區域,在漁園農莊打造賽事垂釣區域。建成路虎小鎮。在周潭鎮大山村建設一座路虎車越野營地,並配備越野環線、接待中心、帳篷酒店等附屬設施。打造季相景觀。充分利用大通鎮新一村200余畝櫻花林、周潭鎮大山村1000余畝桃花林、普濟桑田約千畝油菜花田等季節性景觀,打造郊區網紅打卡點。同時,在周邊佈局民宿、農家樂、土特産品等旅遊業態,讓自然人文景觀轉變為有“看頭”、有“玩頭”、有“賺頭”的旅遊産業。  

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盤活用好郊區文物。完成湯家墩遺址安防工程、八角亭修繕工程,啟動大通天主教堂鐘樓修繕、桐東區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消防和展示利用工程,積極向省文物局爭取省級文物保護項目資金。非遺項目提質升級。積極響應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認定工作,實施非遺傳承人研習研培計劃。協助現有區級、市級非遺申報市級、省級非遺。繼續舉辦線上線下“非遺購物節”“非遺流動夜市活動”等活動。  

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區域風情多彩和諧,特色風物奇異富饒。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旅遊景點和觀光打卡地日漸升溫。如今,郊區正以昂揚奮發的姿態,把“美麗資源”一步步變成“美麗經濟”。(文/周若揚、陳磊,圖/陳磊)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