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入使用的玉蘭路小學。 記者梁楓 攝
今年9月,青秀區所轄幼兒園中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一所公辦幼兒園——南寧市林裏橋中段幼兒園投入使用,回遷安置居民的子女也有機會與城裏的孩子一樣,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良慶區天譽花園小區內,衡陽路小學五象校區迎來了第一批新生,今年秋季學期僅五象新區就有4所新學校建成並投入使用,滿足了轄區居民就近入學的需求……在南寧市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邁進家門口附近的學校,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育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一直以來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南寧,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有著明確的路徑和目標: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民心工程,從縮小城鄉、校際和群體教育差距入手,放大優質教育資源,讓生活在南寧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教育投入,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是每一位學生家長的願望,也是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夢想。在南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大會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南寧市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其中教育公平邁出了新步伐。對於今後五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走進南寧市的學校,你會發現,“教育均衡”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以前,我們教室和實驗室又小又舊,運動場地也很簡陋。現在學校新添置了實驗設施和多媒體設備,運動場地也進行了改造,大家隨時都能享受學習和運動的快樂。”西鄉塘區金陵鎮中心小學學生寧乃曠自豪地向記者細數學校的新變化。
金陵鎮中心小學的變化,只是南寧市鄉鎮學校實現華麗轉身的一個縮影。
“學校的變化得益於南寧市各級黨委、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城區政府每年也確立1至2個教育重點項目,改善教學設施。”金陵鎮中心小學校長寧桂春説。
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有計劃、分階段逐步改善全市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中小學校建設與佈局規劃調整相結合、與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相結合,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全面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硬體均衡是義務教育均衡的基本要求之一。南寧市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十二五”期間年均安排資金約10億元用於新建、遷建、改擴建城區中小校,新建成市區中小學校42所,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實現城鄉學校辦學條件一樣好,讓城鄉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這是南寧市追求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汪述斌信心滿滿地説:“南寧市所有縣區計劃在2018年通過自治區級驗收、在2019年通過國家級驗收。當所有縣區的義務教育均衡工作完成國家級驗收後,南寧市的義務均衡發展就會邁上新臺階。”
據了解,興寧區和青秀區在去年已經通過國家評估認定,今年馬山縣、武鳴區和西鄉塘區也要通過國家評估認定,隆安縣則要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
教師交流,讓“洼地”變為“高原”
邕寧區蒲廟鎮永樂小學是一所缺編的薄弱學校。多年前,學校只有15名教師,一些課程安排不了。如今得益於教師的交流,現在該校教師人數增至近30人,不僅開齊開足課程,交流來的教師還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相互帶動、交流學習,産生了1+1>2的效應。
家長們告訴記者,教師交流帶來了孩子成才的希望。交流教師則認為,教師交流是一個前瞻性的決定,只有教師流動起來了,孩子們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優質教育。
教師作為教育第一資源,在推進教育公平方面具有關鍵性作用。在優化教師資源方面,南寧市全面實施縣(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堅強的師資保障。
如今,教師交流已成為一項制度,並且由“被動交流”轉變為“主動交流”。
教師交流後取得了哪些效果?記者了解到,教師交流前,南寧市90%以上的名師都集中在城區學校,經過多年的交流,現在已打破原先的格局。
在促進教師資源均衡方面,我市既想辦法讓教師交流起來,更狠抓教師隊伍培訓,讓每個教師都優秀起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過公開招聘考試、招聘特崗教師等方式大力引進教師。同時,實施“國培計劃”“區培計劃”,實施校長和骨幹教師能力提升培訓、“C類園丁工程”培養計劃,發揮特級教師工作室的優勢,組建 “名師庫”,定期組織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幫助農村、薄弱學校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促進學科教師素質整體提升。
正是有了這些好的做法,才保證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高品質的、公平的教育,有力地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共用優質,抓好教師資源配置
繼南寧二中恢復初中部後,今年鳳嶺南片區的居民也迎來了好消息:南寧三中宣佈初中部青秀校區投入使用。這是南寧三中10多年來首次創辦初中部。
“師資配置方面,青秀校區目前配備了43名教職員工,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三中青山校區。”南寧三中校長黃河清介紹説,在這些教師當中,既有特級教師、南寧市學科帶頭人,又有一大批具有豐富的初中教育經驗的老師。整個教師隊伍的配備是以老帶新組成,能夠保證青秀校區高起點、高品質地辦學。
恢復三中初中部,將為社會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有利於帶動全市公辦初中的發展,讓更多學生得到優質教育的機會,並能夠較好地實現初中和高中教育理念的無縫對接,有利於學生的培養和成長。汪述斌表示,近年來,八中新校區,二十六中新校區和三中五象新校區等學校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極大地滿足了廣大市民想就讀優質高中的願望。
隨著南寧市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首府房地産業得到蓬勃發展,在五象新區,在鳳嶺片區,在江南區,在西鄉塘區……一座座住宅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為緩解新區適齡兒童入學緊張的狀況,南寧市加大了學校建設的力度,城市發展到哪,學校就建到哪。
衡陽路小學五象校區、玉蘭路小學、龍騰路小學、翠湖路小學、林裏橋中段幼兒園……今年我市共有14所學校投入使用,其中青秀區6所、江南區2所、西鄉塘區2所、市屬學校4所等,包括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
不僅是學校檔次高,新投入使用的校園也讓人眼前一亮。玉蘭路小學內種上了玉蘭樹,並安裝了玉蘭花造型的路燈,橙紅色的教學樓充滿活力,美麗的環境讓家長們讚不絕口:“南寧的學校都很好,不用挑!”
“新學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市委、市政府以市民需求為工作導向,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今年是近年來我市建成中小學校最多的一年。”汪述斌説,“我們的目的就是學校建設要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滿足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需要,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