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青秀山蘭園。
6月3日,南寧市迎來大暴雨,全市出現了9個內澇點,而曾飽受積水內澇問題困擾的南湖公園面臨著大暴雨的壓力,卻依靠雨水收集系統的順暢排雨,在這場大暴雨中吐納自如。大雨過後,改造後的地面難覓積水蹤影,不少市民仍如往常一樣在公園道路上散步休閒。
過去,南湖公園曾飽受積水內澇問題的困擾,如今的變化源自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而南湖公園的建設成果更成為廣大市民憧憬的樣板。
2015年4月,南寧市獲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評定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並提出了“治水、建城、為民”的理念。一年過去,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啟動海綿項目累計178項,完工項目65項,在建項目50項,前期項目63項。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實踐,南寧市努力讓每平方米綠地都能充分發揮海綿化作用,並逐步形成了專家及上級部門認可的階段性“南寧做法”。
【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可複製模式】
如果仔細觀察,你一定會發現身邊的一些現象:很多道路中間綠化帶是高於地面用水泥磚塊鋪裝的一個狹長地帶,僅僅樹根周圍露出一小圈土。種植在這種綠化帶中的樹,靠自然的雨水往往“喝不飽”,要靠人工澆灌。
一些生活小區出於景觀設計和快速排走雨水等考慮,建了很多凸起式的緩坡綠地,每當降雨來襲,雨水順勢流到平地下面敷設的下水道。
也許這樣的狀況你已司空見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優質的排水解決方案,海綿城市建設就是要修正這類做法。
2015年4月,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公佈,作為試點城市之一,有著“中國綠城”之稱的南寧啟動了項目建設三年實施計劃,正式拉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帷幕。
建設海綿城市,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離不開獨具匠心的謀劃和科學合理的決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對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結合南寧實際,加強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工作,先後出臺了6個政策措施和6個技術標準規範。《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薦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和《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兩個重要的文件的印發,明確了要在全市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確定了各項重要任務和目標及配套的資金、政策等保障措施,對全市的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提出了全面要求。我市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54.6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於75%、年徑流污染控制率(SS總量去除率)不低於50%的總體考核目標。
按照要求,南寧市以穿過市區的邕江為主,劃定了54.6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域。其中,邕江以北大部分為現狀建成區,面積為37.6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中將以城市初期雨水徑流污染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為主,並兼顧年徑流總量控制;邕江以南為南寧市正在重點打造的五象新區,面積17.92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新建地區,重點探索年徑流總量控制,兼顧初期雨水徑流污染控制。
根據《南寧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三年實施計劃(2015—2017)》,2015年—2017年,南寧市擬投資87.71億元,在公共建築、居住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具備改造實施條件的區域和項目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工程建設,建設200多個示範項目和項目包,以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實現綜合生態環境效益。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海綿水城辦主任張沛表示,在示範區域的選擇上,南寧充分考慮了與城市特色相結合,並探索可複製的模式。
【實現海綿功能與社會效益統一】
今年3月,石門森林公園的櫻花吸引了大批踏春賞花的市民。令人驚喜的是,石門森林公園比以前漂亮了,廢舊游泳池改造成疊瀑景觀,原來單調的草坪變成了雨水花園、旱溪景觀……
原來,石門森林公園進行了海綿化改造,這塊新打造的“海綿體”成為南寧打造海綿城市的又一范本。市民對石門森林公園的海綿化改造非常滿意。今年櫻花季,石門森林公園遊園人數大約40萬,遊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倍。
“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通過構建立體化的‘海綿系統’,使城市變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減少城市建設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市海綿水城辦高級工程師秦德全告訴記者,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滲、滯、蓄、凈、用、排”6個字是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的具體措施。
在青秀山蘭園,一株株怒放的蘭花映入眼簾,水霧繚繞,美不勝收,“懷石疊瀑”“空中花園”“翠屏蘭香”“兜蘭花瀑”等景點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自然蓄存”“收集利用”的建設理念。改造後的青秀山,已經成為了南寧一日遊必去景點,2015年12月—2016年2月,青秀山遊客量為100.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的7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43.3%。
青秀山蘭園及北門區自然積存儲蓄雨水能力1.39萬立方米,可接納客水量0.42萬立方米。通過水資源水量平衡計算,每年回用水量(替代自來水用量)24.3萬立方米,凈化後雨水回用於綠化澆灌、道路沖洗、衝廁,雨水收集利用率17%,每年節約水資源成本約200萬元。
石門森林公園、青秀山蘭園是南寧打造海綿城市試點的一個縮影。根據《南寧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三年實施計劃(2015—2017)》,安排海綿項目總數203項,截至目前已啟動海綿項目累計178項,完工項目65項,在建項目50項,前期項目63項。完成了青秀山蘭園(一、二期)及北門區項目、青秀湖東段工程、南寧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園段(那考河)項目、廣西體育中心海綿化改造、石門森林公園海綿化改造、南湖環湖路海綿化改造、示範區內中小學海綿化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
這些重點項目使南寧海綿城市建設初具雛形,在滿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餘,同時具備內澇防治的海綿功能。
【初步形成階段性“南寧做法”】
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南寧市民很快就可以一睹被稱為“國內最長桂花景觀”的南寧那考河濕地公園的芳容啦!目前,園區內景觀已初具規模,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現已完成80%左右,有望在年內建成。
未來的那考河濕地公園將 “色”“香”“味”俱全,顯現出柳綠桃紅、水清岸綠的濕地公園景觀。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是南寧市在打造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極具典型性的一個示範項目。” 市海綿水城辦常務副主任馮步廣説。
首先,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作為申報國家PPP示範項目的第一批重點項目,是廣西首個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建設項目,也是全國首個運用流域治理進行水環境治理的PPP項目,實現了城市生態治理投融資模式的制度創新,為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生態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運營模式。
其次,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通過將海綿城市理念與流域治理進行深度融合,以匯水分區為單元進行劃分,進行治理。通過將流域內多個項目産生的雨水引入那考河濕地進行消納,經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後排入河道,以此實現海綿碎片連體化的目標。簡言之,除了常規的河道整治手段,那考河整治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引入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通過設置大量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植草溝等“海綿體”,對雨水進行自然調節。
作為南寧市海綿城市示範性項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在進行海綿化改造的過程中兼顧提高內河整治和黑臭水體治理成效。事實上,在打造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南寧強化黑臭水體治理,規劃流域性海綿設施。根據《南寧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中構建治污為本、科學保護、健康和諧的內河衝溝水環境保護與修復體系。以恢復和改善水體功能為目標,以“削減總量、改善水質、營造景觀”為主線,完善污水收集系統,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標準,控制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逐步修復河湖係水生態系統。
在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南寧市不僅先試先行PPP投融資建設模式,還積極探索統籌佈局形成連片效應的建設思路,總結形成“南寧做法”,即通過雨水“斷接”等技術使雨水“分散開、慢下來、吸進去、降污染”;引入綠地周邊“客水”,發揮綠地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作用,對城市河湖水體進行生態修復;通過管網綜合整治,強化灰色基礎設施功能,增加綠色基礎設施,有效削減徑流污染,採用流域治理思路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在對以石門森林公園為主的公園綠地、公共建築、道路立交、既有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南寧還邊學邊做邊總結,將石門森林公園及周邊小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竹溪立交橋、市人大連片建成約1.6平方公里的區域,涵蓋公園綠地、公共建築、住宅小區、道路立交四大類型項目。
南寧市計劃今年繼續往東南方向延伸,通過越秀路南側的居住小區、越秀路小學的海綿建設,與已建設完成的青秀湖東段工程、青秀山蘭園(一、二期)及北門區連成一個約8.9平方公里的大海綿體。
馮步廣認為,南寧市在打造海綿城市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驗,為未來海綿城市建設形成了可複製的模式,如實施那考河、青秀湖東段工程,強化流域治理,提高內河整治和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強化連片效應,擴大海綿建設整體效果,如石門森林公園周邊片區的改造;強化便民設計,實現海綿城市社會效益,如南湖公園環湖路的改造等。
從一年多來海綿化改造和工程實踐來看,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廣大市民中逐步從接受到理解、支援,社會反響越來越好,被各界廣泛認可,先後有區內外50多個(次)城市前來考察學習。
【繼續實施海綿城市建設攻堅戰】
實際上,海綿城市的本質就是要改變傳統城市的建設理念。傳統城市習慣於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設模式,結果造成嚴重的城市病和生態危機;海綿城市則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響發展模式。
“這一理念應該成為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城市發展中,而不是僅在一個示範區域或者某一項目中落實。”張沛説。
在張沛心中,有一幅海綿城市的居住圖景:“海綿城市的建設關係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低影響開發技術,雨水得到有效利用,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等都可以得到緩解,整個城市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下一步,南寧將繼續實施海綿城市建設攻堅戰。結合我市一年兩期的城市建設計劃,梳理、編制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倒排計劃,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按高標準、高要求對項目海綿指標進行把控,在項目推進中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及時解決項目存在問題,加強督查督辦,確保到2016年年底海綿示範區內累計開工項目70%以上,累計竣工率達到50%以上。2017年基本完成海綿城市示範區建設,實現示範區試點建設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城市建築、道路、綠地和水系生態系統的海綿化建設與改造,逐步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效果,力爭到2020年實現20%以上建成區就地消納利用70%降雨的國內領先水準,有效提高城市防洪防澇能力,並基本確立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控體系。
本版圖片均由市海綿水城辦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