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屆廣西科技活動周南寧展廳內展示的工業機器人。記者潘浩攝
建立“海智計劃”基地工作站、建成15所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百名專家進百村”深受群眾歡迎……6月16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科協工作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著力做好科技服務工作,針對我市産業的發展特點和企業在創新中的技術需求,加大科技供給,為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作出新的貢獻。
建立5個“海智計劃”基地工作站
“上流式多相廢水處理氧化塔的開發及産業化”項目成功研發;軌道交通用6005A鋁合金大規格鑄錠開發成功……隨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創新成果落地,為推進南寧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而這些項目的研發最終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南寧在人才方面的引進。“每年我們都積極做好‘海智計劃’這項工作,通過該計劃引進一批出色的留學生到南寧創業。”市科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智計劃”是中國科協和多個海外科技團體共同發起實施的“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旨在同海外科技團體及科技工作者建立密切聯繫,動員、團結和組織海外科技工作者促進科學技術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在經過申報和評審的基礎上,市科協在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瑞特種子有限責任公司、南寧邦爾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市鋒威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建立了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南寧基地工作站,這也是廣西首批“海智計劃”基地工作站。
記者了解到,這5個工作站將直接聯繫美國、加拿大、瑞士、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高校、企業人才(團隊),有利於南寧進一步加強科技交流、人才引進、新型科研機構建設等方面工作,發現和推薦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國際視野的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精密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促進國際科技合作創新。
建成15所院士專家工作站
戰略轉型,人才先行。然而,要加快發展,僅有“求賢若渇”的想法還不夠,必須有一個好的平臺。
引進院士和專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既是在實踐中集聚、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又是促進産學研用結合、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客觀需要,對推動南寧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為支援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建設發展,近年來南寧先後出臺《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人才特區的決定》《南寧市加快人才特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等文件,將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設立“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項目,累計資助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經費1200萬元;市科技局、市科協作為科技工作和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管理部門,為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累計支援研發經費500余萬元。
截至目前,南寧共建設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15家。其中,建設自治區級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10家、南寧市級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5家,引進了袁隆平、左鐵鏞、王國棟、吳孔明、曲久輝、歐陽平凱等12名知名院士,幫助企業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推動了南寧裝備製造業、電子資訊、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産業和戰略新興産業發展。
百名科技專家進村服務
為充分發揮各類科技人才專家在打贏農村脫貧攻堅戰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我市有針對性地選派百名人才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到全市各貧困村及社區開展“南寧百名專家進百村(社區)志願服務活動”。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村,科普專家依託農技協、科普示範基地、科普惠農服務站舉辦科技培訓和科普講座,並深入了解各鄉鎮、各村屯的農業生産難題,開展田間地頭指導,集中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實地考察並提出農業規劃建議等活動。
在社區,科普專家依託科普益民服務站舉辦科普講座,傳播低碳、環保理念,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提供醫療保健、法律維權、就業保障等方面的諮詢服務,提高居民應對突發事件和災難的能力。
“南寧百名專家進百村(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聚焦農村一線,貼近群眾、貼近生産、貼近實際,使人才服務、科技服務常態化,不間斷、全覆蓋地做好服務工作。按照計劃,該志願服務活動要在今年11月底前開展100場。
“我們要領會吃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協‘九大’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進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王洲表示,下一步,市科協要緊密結合中國科協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開展工作,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把創新爭先工作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把科技工作者的主動性、創新性充分發揮出來,為南寧科協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