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人口增多、養老機構相對匱乏,公建民營的養老服務模式成為解決養老服務困境的有益嘗試。昨日,南寧召開2016年南寧市養老服務機構第三次公建民營推介會。據悉,截至目前,南寧已有7家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承包、委託、PPP模式等方式將設施運營權交由社會組織運營,完成公建民營改革。50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項目投入社會化運營,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也將目光瞄準養老服務産業。
據了解,2011年至2014年期間,南寧市的養老機構多通過政府運作的模式經營,由於缺乏相應的人才和技術,常常導致開展的服務類型單一,不能滿足老人們康復理療等多樣性需求。2014年,南寧市申報成為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地區,而公建民營是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這兩年來,南寧加快培育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重點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加大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力度,提供便捷登記管理服務,支援社會力量運營公有産權養老服務設施,制定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引導扶持政策。
南寧市民政局局長黃菊如介紹説,公建民營改革工作,激發了民營資本進入公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經營者投入資金,對房屋進行裝修改造,添置了監護、醫療、康復、娛樂等設施改造,使入院老人生活更加舒適、安全。經營者自主聘用管理人員,提高服務品質和管理水準。此外,經營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增加投入,提高服務管理水準和知名度,從而吸引社會更多老人入院托養。
南寧市新陽真情養老院院長黃華平認為,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模式有利於推動社會化養老,對政府機構以及民營企業來説都是雙贏。“我本身已經開設了兩家養老院,今天過來參會再看看是否適當再擴大規模。推動公建民營模式,不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據介紹,南寧已有西鄉塘區老年活動中心、上林縣社會化福利院、南寧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等7家養老服務機構將設施運營權交由社會組織運營,完成公建民營改革,50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項目投入社會化運營。目前,社會化運營的養老機構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關連結〕
公建民營,是指政府通過承包、委託、聯合經營等方式,將政府新建養老設施的運營權交由企業、社會組織或個人的運營模式。 |